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我叫周洪军,自1992年任山东省菏泽市黄河河务局工会主席至今,算起来也近七个年头了。做工会工作以来,在上级工会和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工会专职干部,积极引导全体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围绕中心任务,努力工作,奋发...  相似文献   
2.
哈特和奈格里将非物质劳动定义为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他们认为非物质劳动获得了当今生产领域中的霸权地位。这种质量上的霸权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施加了全面的倾向性影响。它不仅缔造了帝国这一新的资本主义统治形式,而且还弥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断裂,在革命低迷的当今世界重唤起革命的热忱,为革命提供了更大的潜能,从而构成了新世界的"染色体"。鉴于当今非物质劳动比例加大的现实,这一理论固然有其深刻之处;但其对非物质劳动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过分夸大,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哈特和奈格里依循意大利自治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为表征当今劳动范式的新变化而提出的非物质劳动概念,是一个兼具经济学和社会学双重意义的概念。在智能化、经济学意义上,非物质劳动霸权是生产向生活领域渗透的必然结果,是与帝国机制及价值增值相一致的。随着生产与生活的实质融合,劳动日趋生命政治化,日益生产出颠覆资本逻辑的新主体性,锻造着对抗帝国的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4.
哈特和奈格里通过对帝国政治本体论的深入考察,将帝国指认为一种腐败性存在,一种尚需对其予以政治替代自在的善。非物质劳动霸权及其创造出的生命政治环境导致了帝国本体的缺乏,为实现对帝国的政治替代提供了可能。为了现实地推翻帝国,作为后现代革命主体的民众必须着力于争取全球公民权、获得社会报酬的权利以及再占有的权利,从而在将自己锻造成后现代的"斗士"的同时,从另一头穿越帝国。尽管这一理论存在着诸多理论缺陷与逻辑硬伤,但作为后现代社会革命的宏大叙事,仍不失为一个不可多得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周洪军 《理论学刊》2005,(11):21-23
在中西文明的早期,存在着儒学和怀疑主义两种不同哲学创设。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受到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创设影响之后,中西文明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对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主体性,即对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特性方面的思想孕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