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373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网上银行是银行机构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它通过网络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各种理财活动。今年非典的出现,更是引发了网上银行的火爆,但什么事情都有利弊,方便的网上银行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提防“金蝉脱壳”一日,某银行储蓄所接待了一位持活期存折前来取款的客户。营业员发现其存折上的2万元存款已被与存折配套使用的取款卡分多次取光。听罢营业员所说,这位李姓客户捶胸顿足,直呼上当。原来,李某与存折的主人张某有业务关系,张某想以存折做抵押,从李某处赊销货物。李某怕存折有假,随即到银行进行了查询,当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存折上确有2万元余额而且没有密码、只要手持存折即可取款的时候,李某便放心地将货物赊销给张某。可到了约定时间,就是不见张某上门还货款,李某便持存折去银行提取现金,谁知张某竟提前来了个…  相似文献   
5.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抗日战争年代,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上海,梅兰芳先生坚持民族气节,闭门蓄发拒绝寅戏,一时传为佳话。鲜为人知的是、在同一个时期,戏曲界还有一位人士,表现出与梅兰芳先生同样崇高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从“闭门立法”到“开门立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立法听证在各地日渐升温,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尤其是立法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事件。“听证”正在从一个学术名词,转变成为中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7.
感受美国     
廖静农 《湖湘论坛》2007,20(6):103-106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都是"一超独霸",究其强大的原因,除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外,与其广纳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密切相关.美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包容、创新,利益至上和追求共赢.只要其顺应历史潮流,始终注意吸纳世界优秀人才,保持人才优势不丧失,就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树立世界性胸怀和全球化眼光,重视人才,依法治国,抱着务实的态度,正确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郑晓沧(1892~1979),海宁市盐官镇人,我国著名教育家。1914年,北京清华学校文科毕业后,郑晓沧即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18年回国,历  相似文献   
9.
1991年9月3日上午12时4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国总理李鹏和英国首相梅杰,刚刚签署了两国政府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同举香槟,相互道贺。7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中英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并载入史册的“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香港两家电视台通过人造卫星向香港600多万市民同时直播这一场景。香港人看到了也听到了李鹏的盛赞,“这是令人高兴的大事,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梅杰也说,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它标志着香港——北京——伦敦的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宝岛南北行──夜飞台湾海峡──“新蜀道难”日农由于种种原因,海峡两岸新闻界的交流开展得很不均衡。据说至今台湾记者到大陆访问已达3000余人次,而大陆记者赴台访问不足100人。1994年2月22日至3月7日,本刊副总编陈日浓、采编部主任李超臣、女记者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