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文革”开始后,新华社停止了招人,我刚到甘肃分社的时候,记者加上行政人员统共也就十多位,人手少年龄亦趋于老化。1972年后,报道业务量增大,记者队伍人员不整、青黄不接的矛盾更加突出,总社放开了人员冻结政策,允许各分社物色记者人选。当时大学停办,没有文科毕业生,所实行的政策又是重阶级成份,因此,各个分社多从优秀的工农兵通讯员中选才,以应一时之急。  相似文献   
2.
<正> 1966年初,“文革”之火点燃之际,我刚从内参部调任分管部主任。在内参部期间,因我多次背过“右倾”的批评,不免产生一种落伍感,心存焦虑。“文革”一来,我的头脑随之发热,暗暗要求自己踏准革命的节拍,自觉接受洗礼,争  相似文献   
3.
共和国历史上有段岁月叫作"四清"(后段改称"社教"),时在"文革"前的1963年至1965年间.由于"文革"的荒唐,过来人在回顾、反思历史时,往往淡漠了"四清"的实践与影响.从我的感受看,"文革"固然疯狂,但属于人们已普遍发昏,社会陷于非理性的闹剧,而"四清"则是在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通过整个党政系统有组织进行的,参予者无不认真,甚至可以说是清醒的.所以,"四清"更能反映当时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体制的特点.我所在的内参部曾花了很多精力服务于这项"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 1950年11月底,我接到命令,赴朝鲜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下简称总分社),协助总分社社长普金工作。这正是组织上调我来新华总社的目的。在我进行入朝准备期间,三野的主力9兵团已从山东开拔,直接入朝作战。第一、二次战役打得很漂亮,第三次战役又  相似文献   
5.
1950年11月底,我接到命令,赴朝鲜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下简称总分社),协助总分社社长普金工作.  相似文献   
6.
1959年上半年,我奉调到国内部内部参考编辑组工作,算是负责人之一.此间,国家开始进入建国后最困难的时期.内参工作亦处于尴尬境地,面临着调整和重新定位的难关.  相似文献   
7.
<正> 五十年代新闻界的两种声音我自抗战初参加革命,始终没有离开过记者和编辑职业,当了一辈子报人。在晚年,当我听到报纸“办得呆板”、“有失客观”,都是“新华体”的议论时,心情感到挺沉重,不能不多次反思。据我在新闻战线五十年的经历看,我们党领导的新闻工作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定型,中间也经过了探  相似文献   
8.
<正> 1954年初,我从朝鲜回国后,重新在总社负责军事组的工作。这时候中央在军事方面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放浙江沿海以大陈岛为中心的台州列岛上。大陈岛距大陆仅几十公里。国民党政权视其为“反攻大陆的跳板、袭扰大陆的基地,护卫台湾的屏障。”事实也是如此,国民党军事力量在大陈的存在,给浙江沿海的和平建设造成很大麻烦。所以,中央决定拔除这颗“钉子”。我们军事组在报道中感到,我军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可谓慎之又慎。这是解  相似文献   
9.
1963年前后,人们刚刚走出忍饥挨饿的困境,日子趋于安稳.全国上下,于政治运动方面展开"四清"与"五反"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道德方面掀起了一场革命化高潮.各行各业不断推出供人们学习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先进典型,学大寨、学大庆、学解放军、大学毛著,风潮涌动.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几乎人人都把政治挂帅、改造思想、兴无灭资、反修防修挂在嘴边,流行的一句话叫作:把毛泽东思想扎根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目的是通过每个人思想、行为的革命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面貌来.我及我周围的同志,大多以虔诚的态度实践着革命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自抗战初参加革命,始终没有离开过记者和编辑职业,当了一辈子报人.在晚年,当我听到报纸"办得呆板"、"有失客观",都是"新华体"的议论时,心情感到挺沉重,不能不多次反思.据我在新闻战线五十年的经历看,我们党领导的新闻工作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定型,中间也经过了探索、争论和调整,至于后来为何形成了为人垢病的模式和风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过来人也无可回避.我将自己在50年代所经历、所感受的转折过程说一说,让读者了解到,当时领导新闻工作的刘少奇、胡乔木、陆定一、邓拓等人以及众多的新闻界同仁,曾有着许多按新闻规律办报的真知灼见,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其中不少见解,就是放到今天亦不显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