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许多学者认为,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一种集体安全。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联合国维和的定义与集体安全概念存在偏离。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维和经历了宪章制度模式、“联合一致共策和平”决议模式、哈马舍尔德模式(第一代维和模式)、第二代维和模式、第三代维和模式五种类型,这些运行模式均与集体安全存在较大的不同。联合国维和所形成的“中立性”、“非武力性”、“自愿性”及“宽泛性”四大特征,也表明维和与集体安全相去甚远。基于集体安全理念而组建的联合国维和,已经突破了集体安全的范畴,更接近于国际危机管理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分裂国家统一模式的比较研究——复合权力结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分裂国家中,越南、德国、也门三国分别通过武力、吸收、一体化模式完成了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统一及其模式选择不是行为体取向单一发展的逻辑,而是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横向上包含硬权力和软权力结构两大内容,纵向上涉及全球、地区、国家权力结构三个层次。通过比较研究可见,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国家能否完成统一,而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国家统一模式的选择。该结论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它为规范我国的不动产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预告登记是债权的物权化,我国物权法中该条制度的设立从立法技术和司法实践上,都存在显著的不足:文章从预告登记的权利性质、范围、申请、效力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充分发挥预告登记制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从欧洲一体化看国家主权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基础范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洲一体化发展了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相对于干涉主权理论而言,欧洲一体化强调国家主权的基石作用;相对于绝对主权理论而言,欧洲一体化关注于国家主权的发展.于是,我们有必要对主权概念进行再思考,其中包括:主权范畴的进化趋势、主权范畴的层化趋势、涉及主权法律的宽容度、主权范畴的人权解释.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至今,中国的朝核政策先后经历了“旁观为主”、“适度介入”、“积极参与”三个阶段。除了自身对朝核问题认识的转变外,美朝政策的调整、美中关系的发展、美国亚太政策的变化等美国因素是影响中国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当前的中国朝核政策依然倍受美国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在半岛无核化、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拥有契合的国家利益,这是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的基础。然而,中美共同利益的重点次序、战略考虑、远景目标存在偏差,因此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深度有限,存在潜在的深层次冲突。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后,1990年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国家统一进程。与以往"行为体取向"的研究解释不同,本文拟采取结构性取向的"复合权力结构"视角,尝试通过对德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全球硬权力结构、全球软权力结构、地区硬权力结构、地区软权力结构、国家硬权力结构、国家软权力结构进行分析,论证"复合权力结构影响德国和平统一"的研究假设。该结论对中国和平统一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76年越南武力统一的实现不单是因为美国从越南的撤军,也是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越南统一问题中全球硬权力结构、全球软权力结构、地区硬权力结构、地区软权力结构、国家硬权力结构以及国家软权力结构六个因素的比较分析,离析出了武力统一模式的重要因素"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以及武力统一模式的关键因素"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从而论证复合权力结构影响越南武力统一进程的研究假设。该结论对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因特网对恐怖主义暴力因素的影响有以下思考因特网的发展与恐怖主义"暴力因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对恐怖主义的"暴力行动"而言,因特网的影响不仅在于"获取资源",更在于"协调行动";对恐怖主义的"暴力语境"而言,因特网的影响不仅在于"增加恐怖",更在于"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9.
夏路 《学理论》2015,(3):48-49
布迪厄作为当代法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巨匠,以广阔的理论视角打破了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理论立场。"象征性实践"的概念弥合了以英法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之间的鸿沟。广泛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命运,在多个领域内成果硕硕,运用其深厚的理论洞察创造了文化再生产、惯习、场域、资本、语言象征性权力等一系列对现代社会极具解释力的概念。即以"实践"的视角切入,简要说明布迪厄的文化与实践理论以及作为实践工具的资本、惯习以及场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