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文明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阶段。中国农耕文明是一种有着独特形态的文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特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经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创造了繁荣的工业文明。而今中国迎来信息文明时代,将继续奏响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的哪些价值最能在当下重新焕发光彩?哪些核心价值是最值得如今的发展中中国继承的?中华文明贡献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就是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不同,就是确认世界各个文明、各个国家的差别是绝对的,强行消灭这些差别是办不到的,唯一可行的就是彼此之间通过互相了解,达到互相理解,实现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和解,这就是"和而不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礼治,被混同于旧礼教,在倡导新文化而同旧礼教决裂时,一并被抛弃,差不多已经一个世纪了。在谋求建立近代法治国家时,德治、礼治,都曾被当成和法治截然不相容的东西,而遭到全盘否定。其实,这既是对德治与礼治的误解,也是对法治的误解。要了解礼治的当代意义,必须正确认识礼与礼治的根本性质,正确认识礼治与德治、礼治与法治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礼和礼治在维系当代各伦理性实体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去年的8月7日和今年的4月28日,江泽民同志分别在北戴河和中国人民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提出了“四个同样重要”和“五个高度重视”。这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作用的高度概括。本刊的这组笔谈汇集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各国,都没有真正的世界意识。既然当时人们的历史活动本身局限于狄隘的地域性范围,没有形成世界性的联系,这种世界意识自然无从产生。中国在一个异常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  相似文献   
6.
为了人的价值和精神尊严复旦大学教授姜义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人们不能不想起纳粹德国所建立的杀害了数百万人的集中营,不能不想起那些毒气室、焚尸炉、灭绝营,以及整个种族灭绝政策。纪念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胜利50周年,人们不能不想起南京大屠杀、马...  相似文献   
7.
“文革”结束已经10多年了,除去政治上拨乱反正时对“文革”作过一番清理外,至今还很少较为深入的研究。一些同志还有较多忌讳,不太愿意人们重新记起这段悲剧、喜剧和闹剧混合于一起的历  相似文献   
8.
人类需要新理性主义文化的崛起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姜义华教授20世纪,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人类在这一世纪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劫难也为先前世纪所罕见。20世纪的中国,前半个世纪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1900年八国联军战争...  相似文献   
9.
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新世纪的伟大宣言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姜义华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题,...  相似文献   
10.
姜义华 《人民论坛》2010,(12):13-14
中国人民开辟的这条具有独创性的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精髓在于,这一路径非常成功地解决了外铄与内生相悖和对立的问题,大一统国家权力全能化绝对化和人的普遍自主自立相悖和对立的问题,以及现代化所带来的人的新的异化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相悖乃至对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