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利用国际环境的“有利”因素,极力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意在达到影响和控制华侨社会、与中国大陆争夺东南亚华侨的文化阵地等目的。为此,台湾当局积极发展菲律宾华文教育事业。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一方面台湾当局对中华文化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当地的华文教育在台湾当局的影响下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关于战后台湾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为当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提供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独立后,在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菲政府“掀起”了排斥华侨华人的“菲化运动”。中菲两国虽签署了旨在保障华文教育发展的《教育协定》,但“菲化运动”还是波及了华文教育领域,并使华侨学校几经面临被关闭的危险境地。为此,华侨学校成立了“校总”,带领华文教育界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抗争,最终教育菲化案还是被执行,华侨学校的华文课程调整;“双督察”制度得以滥觞;教育体制、目标和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迁,教育“菲化运动”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印尼孔子学院工作始于2007年,目前已有6所由中印(尼)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中印(尼)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但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印尼开设孔子学院有其特殊性。本文对印尼孔子学院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相关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