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点评     
陈新汉去年底撰文称:马克思毕生重视对哲学的经济学研究和对经济学的哲学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单纯地注重经济理性逻辑演绎方法,受到了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事件的撞击与挑战。由于对这些撞击与挑战的反思,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应运而生,并结出丰硕的果实。邓小平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方  相似文献   
2.
苏南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高、劳动就业问题较为严峻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劳动就业先是依靠乡镇工业的崛起,使80年代中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乡镇企业;90年代后,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职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撰文称:我有一个想法,算是老叟狂言吧,就是要从国际经济转向洲际经济。21世纪开始的时候,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格局,将是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块为基地的工业力量,利用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的资源,形成一个远洋交通所联系的全球社区。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历史上开发了很长时间的地方,是块熟地。珠江三角洲比起长江三角洲来,长江三角洲要更“熟”一些。江浙两翼的熟地,加上长江的出口,是个不错的结构。在这个宏大的格局下讨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要树立起区域经济的观点。东亚地区的一个经济中心应该落在上海。上海应该瞄准这个大格局和大目标去做事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究竟怎么搞?如何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使生产力水平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协同提高?地处江南水乡、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又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的思路,概括地说,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适合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的觉悟水平的生产关系,充分发挥新的生产方式对思想道德的决定作用;努力构建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充分  相似文献   
5.
茫茫九派,纳百川而奔流入海,是为长江之壮观。珠江的流量远不如长江,但珠江在经济上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却足以令长江刮目相看。广东的经济集聚是从外向吸纳开始的。70年代末起步的“三来一补”,是对境外原材料、零部件、简单技术和资金的集聚。几年干下来,他们觉察“三来一补”的技术档次不高,人家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与珠江,当今中国经济的两条巨龙。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孰先孰后,谁领潮头?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去珠江观潮。从机舱向下俯视,但见烟涛茫茫,二龙争先,构成了中国大地的壮美图景。在珠江三角洲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珠江潮的汹涌澎湃,现写出三章,供读者参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基础原不如长江三角洲。70年代末,当国门初启,长江人还在学习、争论、解放思想的时候,珠江人就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使加工业迅速崛起。珠江水(饮料)、广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进行战略性改组,作出了比以往的文献更加完整的阐述。仔细学习《决定》,我们可以体悟到贯穿其中的辩证法,可以把握国有企业改制与改组的辩证关联。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锡、常三市的劳动就业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积弊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磨擦,苏南三市的劳动就业面临着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特别是劳动力素质不适应新兴产业的要求等尖锐问题。本文对今后的走势和对策作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末北京中关村提出“产、学、研”相结合,因合乎我国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实际,已被中央吸收,成为一条国策。“产、学、研”相结合是一个大系统,大工程,需要社会上上下下多方面的协同配合,于是便有人将它延伸。有的提“产、学、研、用、政”大合作,有的提“产、学、研、金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华夏有史以来从未做过的梦。这是一股中国沿海近几年刚刚涌现的潮。一批批企业家跨越重洋,到异国他邦去兴办实业。江苏省1992、1993两年新办海外企业420多家,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政府要员迎外商于省府大楼之内,出访考察于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