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完成哲学革命的同时,也创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这种崭新的自然观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依托,逐渐形成、发展并日益完善的.探寻和研究马克思的自然观,对我们解决人类今天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扬 《理论月刊》2012,(5):35-39
马克思将李嘉图所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的方法称为"把人变成帽子",也就是把人归结为物,把人与人的关系归结为物与物的关系。与此相反,《资本论》的方法则是通过考察物与物的关系来揭示人与人的关系。对古典经济学方法的批判,实质也就是《资本论》方法的建构;但要真正理解这种批判或建构得以可能的基础,我们又必须跳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框架,而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新世界观的真实内涵才能够达成。  相似文献   
3.
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深深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作为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继承,这一方法与直观唯物主义相根本对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往往是以直观立场去看待抽象—具体,从而在世界观的根基处制约了《资本论》哲学的研究。因此,深入考察这种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属性,就成为《资本论》哲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孔扬 《长白学刊》2012,(2):11-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统一,这尽管是一个"公认"的"定论",但人们对三者关系的理解状态在现代学科体系划分的强制下走向了事实上的分裂。因此,紧紧抓住统摄马哲、政经与科社的红线,在总逻辑上把握"三大批判"的统一,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马克思实现"三统一"的理论制高点,就是作为新世界观而出现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人道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统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质。对唯物史观之生成的理解,必须回归到马克思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学术系统中去;对唯物史观之功能的理解,则应当区分哲学方法和历史科学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孔扬 《前沿》2012,(9):35-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的真正含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演,而是以"历史"作为新的解释原则重新理解全部哲学问题。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历史观,也是世界观——把"世界"看做"历史"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所实现的这场哲学革命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前提和思想的前提,牢牢把握住这个双重前提,乃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出场缘由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内涵逻辑只是"思想"的内涵逻辑,他把概念的内涵式发展当做"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神秘做法的背后有巨大的现实性作为基础,它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状态的歪曲表征。马克思解蔽了黑格尔逻辑学的神秘外观,通过费尔巴哈主体概念"双重翻转"的桥梁,最终把"思想的内涵逻辑"改造为"历史的内涵逻辑",从而为《资本论》的创作奠定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它在唯物主义的演进中实现了从直观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从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革命。将这一世界观革命的实质概括为把‘世界’理解为‘历史’,它具有复杂而深刻的形成基础——历史的前提、思想的前提和阶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看待其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反驳历史目的论的姿态而出场的,典型表现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异化"范畴的严厉批判。但是进入《资本论》创作时期,马克思却又频繁地正面运用"异化"范畴以描述工人状况,重新肯定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这一核心术语。马克思后期对这种术语选择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却被长期忽视,这就制约了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关系问题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传统本体论中存在论、知识论、价值论三重内涵的全面扬弃,建立了以实践为存在论理论核心、以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为知识论取向、以人类解放为终极关怀的新世界观,从而完成了本体论范式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