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一直是一个让理论界与实务界深感困惑的问题.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种关涉人的行为的实践活动,是界定主体在一定原则下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作为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人道理性统一体的实践理性,为公共利益的界定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孙来清 《前沿》2010,(1):118-121
"知识化"和"技能化"是当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两种错误倾向,它们皆忽视了以关注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既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亦是法学学科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法精神的重要因子。法学教育应当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模糊到裁判确定——一个有关司法过程的语言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存在于语言之中,法律的意义是透过语言而实现的。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法律语言具有模糊性。司法过程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事实的结合。作为司法过程重心的事实的确定、规范的找寻和涵摄的演绎无一不与法官的言说密切相关,可以说是法官的言说才使得因语言模糊而造成的法律与事实的不确定性得到界说,从而获得了有关案件的妥当的裁决。司法过程就是一个法官有关事实与规范的语言叙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律效力实现程度和状态的法律实效,对其进行评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对法律实效的评价理应把它放在法律评价的论阈之下,正如法律实效本身既具实证性要素又具价值性要素一样,对法律实效的评价也应从实证性和价值性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代表概念蕴涵着代表者与被代表者的内在紧张,代议制民主下的选民与代表关系确证了这一事实。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仅仅是公民平等权在规范层面上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有关选举制的理论预设构成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挑战。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践揭示了代议制选举正在消解乃至取代民主的事实。只有超越平等权而在制度层面上反思选举制,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6.
法律权威是一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性、机制性概念。法律的至上权威是现代法治的根本性原则。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要求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并坚持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可以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生机制与宪制、政治与监督保障的外促机制生成。坚持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坚持法律至重、法律至上、法律至威和法律至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