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天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28),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中国革命28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转危为安的力量源泉,是夺取全国胜利的根本保证。今天我们仍然要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七”会议,是在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严重失败之后,在非常困难和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之前,中共中央于7月12日,在汉口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成立了临时中央五人常务委员会,李维汉被选为五人常委之一。他和其他常委一道,为召开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唐生智作为湖南省政府主席、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北伐前敌总指挥,是否参与策划当时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长期以来是一个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在以往的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中,不少论文和专著,有的认为“夏、许、何是唐的部下,两湖是唐的地盘,哪有唐反置身事外之理?”有的认为“此次事变是唐主持的,是唐生智的苦肉计”,还有的认为“何键是马日事变主谋者之一是无疑了。此外,周斓、唐生智亦可能是幕后人。”总之,都认为唐生智是马日事变的幕后策划者。  相似文献   
4.
彭公达是否应当作为秋收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进行评价?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此一直因某些原因采取回避态度。为弄清历史事实,我们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彭公达作为领导人之一,在秋收起义中发挥过重要的领导作用。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一、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湖南省委书记 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湖南是全国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从马日事变至6月上旬,仅长沙及附近各县被杀害的革命群众就有1万多人,其中党、团组织和工农运动的领导骨干500多人。彭公达正是在这危难之际,在我党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刻,由中央指派出任湖南省委书记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革命失败前夕的湖南武装起义计划宁教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二章第六节"大革命的失败",在分析"中共中央的右倾投降主义"妥协退让政策时,有这样一段论述:"局势越来越危急了,陈独秀和苏联顾问等依然一筹莫展,对自己的力量毫无信心,一味害怕刺激汪精卫...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为重要的意见。他在分析我们党内当前的政治状况时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  相似文献   
7.
《民众大联合》一文是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过程的一篇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它在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一般都比较高,认为它是一篇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且是毛泽东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又有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一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而“解放思想、实书求是”就是它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可以说每一篇都闪耀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可是,我们有的同志却认为,邓小平同志只是“重复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原则,虽然在实践中有所运用,但在理论上并无新  相似文献   
9.
党风问题是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执政党的党风是整个社会“晴雨表”。执政的共产党如果脱离群众,党风不正,政风腐败,社会就不可能稳定,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可能丧失,人民政权就有可能被丢掉,社  相似文献   
10.
贾拓夫在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报纸决定红军长征落脚点”的说法由来已久,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党史专著也都沿用此说。然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参与促成的,而各种因素发生的作用是在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新的资料证明,红军长征落脚陕北苏区,除了敌人报纸提供的信息外,陕北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的贾拓夫,在长征途中多次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汇报了陕北根据地的详细情况,对党中央把陕北苏区作为红军长征落脚点起厂重要作用。陕北苏区老同志中唯一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人贾拓夫,陕西省神木县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26年加人中国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