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比中日遗弃罪的规定,探求在我国现有刑法语境下如何规制"见危不救"现象,并分析和检视见危不救入罪路径的可能性。借鉴日本立法模式,需要解决义务来源和遗弃罪内涵重构问题。针对见危不救入罪路径可能性,提出见危不救成立,需满足危险状态具有现实的侵害性与紧迫性、危险状态的解除对行为人具有排他性的依赖关系、行为人须有能力实施救助行为且不损害自己的较大利益、行为人不履行救助义务发生了严重后果;并检视见危不救入罪路径可能性,提出见危不救入刑违反刑法的谦抑性、见危不救不具有法益侵害性、相关立法例不能说明见危不救入刑的必要性、既存困惑影响见危不救入刑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宋军强 《法制博览》2013,(3):83-84,82
集资诈骗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与发展之间矛盾的产物,属于常发性犯罪。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地集资诈骗案件频发,手段翻新、形式多样,严重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基于此,本文正是在最近发生的吴英集资诈骗案的背景下,对该罪司法实践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认定等方面的难题进行分析,并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多重检讨,以期提出可供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