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一种“泊来品”,中国话剧(Chinese Drama)是在本世纪初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源自西方的戏剧(Drama),较之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它是后起之秀。从话剧在中国兴起,到1949年,此间的话剧发展,虽曾有过“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分野,但在民族危机之中,抗敌卫国的目标和艺术风格并无二致。1949年以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政治隔绝中,话剧艺术各自发展,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两岸的文化交流才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2.
话剧危机的话题,始于80年 代早期,90年代以后已经 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话题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已经接受了文化多元的现实格局,适应了话剧的非主流化存在,抛弃了硬要独领风骚的虚妄幻想;二是话剧正顺应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在摸索和拓展着自己的进路,既然市场就是市场,现实就是现实,那么话剧也就只能在社会总的发展格局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但是,如果把话剧近年来的市场走势,像股市行情一样划一条曲线,与80年代的演出状况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至今  相似文献   
3.
宋宝珍 《前线》2010,(9):58-59
<正>一百年的历史烟云,足以让岁月褪色,却让曹禺的剧作屹立于当代舞台,成为久演不衰、日久弥新的艺术形象;一百年的历史积淀,滤去了很多光环,却打磨了艺术伟人钻石般的灵魂,映射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的《绝对信号》、《火神与秋女》、《屋里的猫头鹰》,到90年代的《留守女士》、《思凡》、《情感操练》、《灵魂出窍》、《原野》……小剧场话剧似乎总能带给人们接连不断的兴奋与期待;而《死无葬身之地》、《玩偶之家》、《等待戈多》、《女仆》、《切·格瓦拉》等一系列国外经典名剧的上演,更使小剧场话剧舞台绚丽多姿,以致培养出一批对小剧场情有独钟的导演、演员和观众。 与其说选择小剧场是“为了探  相似文献   
5.
“华文戏剧节”的举办始于1996年,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话剧演出和学术研讨的交流活动,每两年轮流在“一地”举办。1996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华文戏剧节”;1998年在香港举办了第二届“华文戏剧节”,今年在台北举办的是第三届(第四届将于2002年在澳门举办)。“两岸四地”通过轮流举办“华文戏剧节”,相互观摩戏剧演出,共同探讨学术议题,不仅增进了交流,加强了合作,而且使参与活动的人更真切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