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性别化流动和男性转移优势,女性流动则呈现出年轻化和回流率高等特点。城乡二元结构、市场因素和家庭性别角色分工、性别规范三者相互作用是性别化流动产生的原因。性别化流动对农村社会和农村性别关系的直接影响是农业女性化、家庭离散化、留守妇女边缘化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强化。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农村妇女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障碍。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和社会性别秩序是抑制其发展的主要根源。促进农村妇女发展,必须把性别观念和农村妇女发展的指标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内,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更好地促进农村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晓蓝 《思想战线》2001,27(6):95-97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使民族文艺受到了严峻挑战,同时获得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在开放性文化视野中,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文艺创新必须具有世界性、开放性、继承性,并保持鲜明的民族性.同时,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断出新作、出精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艺建设的成果.只有创作主体具备爱国主义、求实、拼搏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超越意识,文艺的创新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建设小康社会应关注性别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晓蓝 《创造》2003,(10):31-32
十六大报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中既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发展,其中包括占人力资源总数一半的妇女的发展。倡导发展,就应关注性别公正,否则,就会成为妇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事实上,在所有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中,持续时间最长、跨越领域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是性别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它贯穿在任何阶层、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里,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两性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女两性在社会结构中是历史最为久远、影响最为普遍、表现最为直接的一种社会关系,两性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促进两性和谐,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还要建立一套促进性别和谐的长效机制,以形成平等、公正、和谐的性别环境。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为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促进妇女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妇女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置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促进妇女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妇女自强自立与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的恶化和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现在和未来。妇女要自强自立,需要以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大众传媒在宣传和倡导先进性别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贬抑女性形象的信息。传统文化中落后性别文化观念和追求利益是大众传媒传播女性负面信息的主要原因。构建先进性别文化,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为示范,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大众传媒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妇女在社会结构变迁中,获得了较以往更多的发展资源。但比较男性而言,女性的发展资源拥有量仍相对不足。只要"盘活"现有发展资源,并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农村妇女就能获得发展的资源增量,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