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大数据、强计算、深度学习、语言交互为特点的人工智能正快速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人工智能时代,多样化的评价主体、技术化的评价手段、数字化的评价信息、智能化的评价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呈现出新的图景。当前,人工智能虽然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契机与活力,但其在优化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评价标准亟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强、人工智能素养亟需提升等困境。为此,有关部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法为界等原则,通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形成机制等路径,不断促进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各要素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靠课堂教学、社团组织、校园网络、校园环境及教师队伍等多种载体,增强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生态问题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摆脱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生态文明内涵的切入点,我们要汲取其思想精华,从社会制度、指导思想、民众意识和法律规范等方面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尤其是对社会最底层无产阶级生存的严重危害,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两个和解"的最终归宿。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最大优势。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亟须继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战略定力为基点、以理论创新为指引、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为民谋福为动力、以国际合作为要点、以从严治党为保证。在把方向、强理论、做决策、促合作、保落实中全面提升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党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党始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凝聚起建设绿色美丽家园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8.
宫长瑞  吴琳琳 《求知》2023,(9):21-24
<正>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遭遇发展瓶颈、凸显社会弊病,以西方国家为依附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未取得预期成果而又深陷国家动荡、民族分裂、生态恶化的泥潭无法自拔时,中国式现代化却以前所未有的实践伟力和磅礴力量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