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33号院东路花园——也即陈宝琛生前吟诗、身后停灵处,包括原有保存完好的后门均已被拆除,大门门牌已丢失,屋顶被捅漏,东路南侧院落完全消失,彩绘游廊仅剩半壁,在风雨中飘摇。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庵、陶庵,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陈在福建有才子之名,他是同治朝的进士,二十岁点翰林,入阁后以敢于上谏太后出名,与张之洞等有清流党之称。他后来不像张之洞那样会随风转舵,光绪十七年被借  相似文献   
2.
这冰冷的平静,和这样一座承载了惊天动地历史的古建筑正在被拆毁的场面比起来,是如此的不相称1月31日下午,北京宣武区法源寺后街上的行人不多,安静祥和。街上的沥青还很新,被冬日的艳阳照得明晃晃直刺人眼。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街南侧的法源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称悯忠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这条古槐遍布、青砖灰瓦的街道正在被规划拓宽,并且作为其南侧"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终止边界,被无情地推到了现代人与历史博弈的前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