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张利涛  郑彬 《前沿》2024,(1):16-28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理论创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理论建构是一场关于观念、话语、制度等要素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不仅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还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从人民民主专政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民主话语的转化和理论范式的跃升,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深化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范式的多维立体分析,对更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就“树立正确党史观”作出重要论述,为我们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党史观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党的历史,而且涉及如何立足现实、擘画未来。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全体党员修好党史“必修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各种方针、政策制定的总依据。宪法的修改有着十分严格的程序,体现着宪法的最高权威。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修正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坚持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而不作大改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促动宪法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法治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张利涛 《前沿》2023,(1):13-22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中,为谁树政绩和树什么样的政绩是逻辑起点,用什么态度和方法树政绩是逻辑中介,如何考核和评价政绩是逻辑终点。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政绩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明确了政绩的服务对象;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指明了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严于律己、真抓实干,澄明了树政绩的态度和方法。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持政绩为民,把为民造福的事抓好抓实;又要坚持正确导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更要坚持接续奋斗,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多实实在在造福人民的政绩。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我国国情和历史作出的正确选择。基于政党政治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制度规范、公平正义、权利实现等方面的政治效能。基于民主运行的视角,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巩固执政合法性、凝聚“最大公约数”、降低执政成本、巩固执政基础、建立持久政治信任等方面的政治效能。中国共产党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坚持“三统一”原则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在培育公共精神基础上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民主生态,在坚持人民至上基础上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效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