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展主义所构建的“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话语体系,是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主体性缺失、传承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丧失主体性,加深了其贫困程度。“绿耕”在湖南D村利用少数民族社区优势文化资产开展社区资产建设,重拾文化自信心,凭借社区内生动力推动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在社区文化资产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局内人"的视角理解社区文化脉络及其发展困境,从而打破发展主义“客体化”的运作逻辑,赋权社区民众,实现社区的主体性发展,并拓展城乡互助的社会资源网络,有效推进社区减贫。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和清 《思想战线》2011,37(4):38-39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工作学人、实践者,齐聚广州市首届中国转型社会工作非正式论坛,就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题展开激烈交锋。本刊特延请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述对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解。期望本组笔谈中这些差异性或相似性的观点能够引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实务界,包括NGO界对转型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质、使命、策略、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论争,以便正本清源并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助人自助。笔者认为,社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其核心是从民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尽心尽力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笔者于2010年5月21至26日参加了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玉树“4·14”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社会工作调研组,侧重调查社区民众的需求,从而思考社工的介入空间。  相似文献   
4.
扎根城乡社区是精准识别贫困问题的基础。扎根社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坚持的信念,也是社会工作在开展扶贫过程中进行精准识别的工作方法。无论是个案救助,还是"五位一体"(政治参与、生计发展、社会互助、文化认同、环境友好)的社区能力建设和社区减贫,都要重视把党的群众路线和专业方法结合起来,并积极加以践行。  相似文献   
5.
援助治疗型社会小组工作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清 《思想战线》2000,26(1):131-134
社会小组(团体)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可以针对有问题的人即社会功能丧失或心理障碍的人开展工作,这就是团体的援助和治疗.在当前社会转轨时期,系统探讨各类团体,特别是援助治疗型团体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对我国劳教、戒毒、监狱、精神矫治等领域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基于血缘、亲属、邻里和朋友关系的人群组合,体现社区生活的主要载体有:家庭或家族,乡村或村庄。凭借和睦感情、伦理和宗教而建立起来的城市,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灾区又有其特殊性。良好社会运行的机制不但要靠政府及其制度,而且还要有公共领域、社区意识与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7.
张和清 《南风窗》2010,(5):50-50
台湾共同购买运动轨迹清晰地显示出这场另类民主运动既是女性的生活政治,也是妈妈们十年磨一剑的日常生活化的社会运动。在这个去政治化的时代,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形式——"妈妈的另类民主"。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是人类群居而形成的基本的地域与关系单位。社区的最大特征便是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熟悉"。震后,村落因为灾难的巨大破坏力被四分五裂,村民间的互动结构与关系安排遭到破坏,村落内部原有的熟悉随之消散。在灾后物质重建的巨大推力和"彰显制度优越性"的话语之下,一系列的重建政策和分配政策"一刀切"地使原本分散的自然村落被统一规划、统一安置。但震后的"陌生社区"并未改观,并体现出如下三个特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救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清 《南风窗》2010,(12):28-29
国际社会的救灾经验告诉我们,完整的灾难救援及预防体系应该包括震前"防震减灾",震中"抗震救灾"和震后"灾后重建"等三个相互依存的重要环节,要构建科学而有效的救灾机制,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张和清 《思想战线》2001,27(3):108-111
由于方法论的支撑,社会工作研究的趋势可能偏重解释与理解,对范式的选择自然更多地使用另类范式,在研究方法上也较多地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但我们绝不能排斥量化研究,各种范式和方法应该是互补的.对于社会工作领城欲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下岗、吸毒等),实证研究很难处理,可以采用社会定义范式甚至行动研究,其中,包括批判诠释方法.社会工作研究在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的制度分析等层面应该用计量方法,但在大部分介入层面的研究则采用非实证的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