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隐蔽信息测试(concealed information test.CIT)是在心理测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编题技术,其心理学基础是案件相关信息的过度加工及优势提取效应。CIT测试的基本编题类型包括激励测试、紧张峰测试、犯罪情景测试等,题目结构包括目标问题、陪衬问题等。CIT测试主要关注被测者在若干同质性刺激信息上的选择性再认效果,是实现心理信息探测的典型方案。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公安部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层次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正式启动。笔者有幸参与了蚤侦查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的调研与起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深感理解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性。基于培养目标定位对执行《培养方案》的关键意义,本文欲对侦查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转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干预是实现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人格培育的有效方式。现有亲社会行为干预的理念重视在学校背景下提升青少年的同伴交往能力和群体适应能力,干预目标主要指向社交上的利他品质和人际能力,干预方法的内核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内的团体辅导技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干预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整合。干预理念要由"亲社交"向"亲环境"拓展,在同伴群体社交技能和公共生态行动上整合干预内容;干预手段要由团体心理辅导向小组社会工作拓展,在学校教育和社区服务上整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