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土地流转视域下的"空心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地区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社会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人力资本空心化,土地抛荒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集体空壳化、科技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空心化已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却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契机.因而以充分保障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益为前提的土地流转,为"空心村"的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日益增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象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既有研究多从犯罪学视角进行探讨,而对犯罪行为的利益逻辑关注不够。文章认为,由于利益表达的组织性、制度性、话语性以及自生性阙如,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表达,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进而驱使他们选择“黑夜政治”方式进行泄愤。唯有增强其利益表达的组织性,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提升话语权利以及支持其实现全面“提素”,才是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3.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回应。党的基层组织半数在农村,没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就很难有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也就很难保证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作为一个依靠农村和农民支持而获得政权的政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已成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4.
脱根与涅槃——新生代女民工的市民化释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女民工怀着“脱根”的梦想来到城市,虽屡遭排斥,却不改初衷,希冀通过身体的城市化塑造,城市话语的掌握,以及行为和观念的市民趋同,以获得城市的接纳与认同。可是市民的排斥、污名与区隔却使其美丽人生遭遇尴尬世界。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和谐阶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阶层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阶层关系的现状的揭示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和谐阶层关系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刘军、张志胜的“政府信用建设三题”一文指出,加快政府信用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政府信用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如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机构内部等关系。从政府机构的内部关系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问题;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就是要把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率先垂范与加强指导和监管结合起来;从政府间的关系来说,就是要把国内信誉与国际信誉结合起来。能否正确地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政府信用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视阈下的“空心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村社出现的“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社会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人力资本空心化、土地抛荒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集体空壳化、科技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空心化虽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却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契机。因而以充分保障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益为前提的土地流转,为“空心村”的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欠发达地区村级党组织执政资源的严重流失影响到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稳固。新的时期,唯有改善"两委"权力关系,维护党组织政治资源;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夯实执政的物质基础;积极开拓社会资源,优化执政的社会生态;有效拓展组织资源,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和谐农村文化,再造思想资源优势,村级党组织才能走出执政能力弱化的困境,更好地带领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张志胜  周宝砚 《唯实》2011,(7):17-20
作为党内活动的主体,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主体地位虚化所引致的基层党组织权威的弱化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稳固。唯有培养党员主体意识,维护其主体权利,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主体动力,才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维护其领导核心地位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志胜 《求实》2007,(1):90-92
“新生代”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虽然比起父辈,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劳动权益遭受侵害依然是他们“心中的痛”,追根溯源,要从户籍改革、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