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农村通过30年的改革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农业基础薄弱与自然灾害频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慢,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难等.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制约了河南内需扩大及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当前财政支农支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农比重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小、支出结构不合理等,要通过加大和优化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支持农村民生改善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河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月瀛 《人民论坛》2010,(8):176-177
随着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部地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及发展条件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也是一场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发展要素的集聚和流通将发生变化,发展的格局和中心也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河南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较大的发展机遇。河南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立足省情实际,准确把握自身优势与特点,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稳住经济基本盘,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瀛 《学习论坛》2006,(11):41-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应以公共财政为主,这是由我国"三农"发展的现实与特点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能满足"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要求,但公共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调整财政支农结构与重点,使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的倾斜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