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列宁说,民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历代不同的政治家、政治流派,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民主主张,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无产阶级民主观即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创立无产阶级民主观的过程,主要是克服以往民主学说的根本缺陷使之成为科学的过程。 一、关于民主的社会起源问题 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把国家描述成“理性”发展的结果。这里涉及到作为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一位同志在北京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在谈到剩余价值学说同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共产主义)的关系时,作者认为:剩余价值学说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史的关系和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关系是不同的;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史的关系,可按传统的讲法去理解,但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关系却不同了,“剩余价值学说却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而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本身的内容,在论述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时应该在其中讲述剩余价值学说。”并为此论题提出了从下论据,请容我边介绍边分析。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4年第10期上刊登王海鲸同志《暴力革命的必然性与和平过渡的可能性》一文,本文仅就王海鲸同志文章以下几点提出讨论。首先,关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王海鲸同志重申这一提法。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普遍”一词的含义通常是“广泛”、“共性”,在纵向和横向都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因此,说“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本身就排除了其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上,以前所未有的基调论述了以公开性原则和公民参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问题。随后,苏联理论界也赶制出一些大块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这一理论。为使这一理论付诸实现,苏共新领导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直接管理国家。马克思叫做“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马恩选集》第2卷第382页)。列宁的阐述更为详尽。他说:“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管理国家。”(《列宁全集》第27卷第123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主要形式是代表制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这是与  相似文献   
6.
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对一些问题仍存在分歧意见。本文仅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就一些争论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消亡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国家消亡这一问题,有以下几个前提。第一,假定社会主义革命在许多国家内同时胜利;第二,排除国际因素;第三,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物质基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则是斯大林的贡献。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考察一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就会发现:列宁不仅提出了“一国胜利说”,而且还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也曾论述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但那只是对列宁这一学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