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秋山  金天星 《前沿》2011,(18):150-153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历久积淀的参照功用和传承价值,又有传承发展而来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播优势决定其作为思想教育承载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考察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式,将具有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双重属性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秋山  付鸿彦 《前沿》2011,(24):223-226
教育收益包括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教育关系到更广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人们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收入,但也取决于犯罪花费的节制、较缓慢的人口增长、较少的贫困、环境污染的控制和其他的非货币的产出,所有这些都以各种方式追溯到教育上。教育不仅有益于投资教育的个人本身,如获得更高的收入,具有周全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开展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学生作为人们视域中一个特殊角色群体,被赋予了相当多的期望与关注.他们被期待能够在社会中承担与其能力相应甚至超出他们能力的责任与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98年教育扩招之前,我国教育的基本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1995年3月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然而,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网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与网络有着频繁接触的大学生必然要受到其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