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人口问题已经由一个伦理关照的生态话题推置到生命权力的高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的生产、生活甚至死亡都被资本所牢牢钳制,与之伴随着人口的管理、生育政策的变化都被赋予政治意蕴,生命政治化成为现时人口问题的新奇所在;而只有推进制度变迁,才能根除资本理性下"不正常的人"和"危险的人"的频现,消解人口的敌托邦幻象。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同时,必须防范经济快速增长与上层建筑结构的不兼容性和巨大裂变,将人口及生育政策的有序变动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人口生态良性运行,实现生命主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成果的共享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西方批判理论和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Nancy Fraser)的正义理论深刻透视全球化运动中正义的实质、主体以及路径选择。她从"单维"到再分配、承认、政治代表权等"多维"尺度、"规范"正义到"反规范"时期正义策略、"辩护"到"批判"这三个向度展开对正义乌托邦的"解构"与"想象",并力图重构全球化视阈下正义尺度,为我们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正义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其十分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自省、自觉、自创进而实现自我。毛泽东以浪漫主义人格追求,致力于通过改造个体世界,唤醒主体性;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主张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个维度对国民价值理念进行集体改造,使人民大众走出黑暗的洞穴,走向独立、文明、自由的“理想国度”。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的意义更新,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源泉,对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全球化和新社会冲突涌现的背景下,对正义的诉求已经分裂为三种不可替代的维度:经济领域的再分配,文化领域的承认,政治领域的代表权。传统的建立在分配基础上的、以民族国家或地域为基础的规范正义理论已不能满足上述三个维度的正义诉求。面对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正义中断与困境,南茜.弗雷泽立足于反规范时代背景,提出要建立一种新的正义批判理论,并对非规范的正义的实质、主体和如何实现等问题展开论述。弗雷泽的正义理论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破解社会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传播消解着文化殖民和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争论.但是,面对着帝国时代文化场景的嬗变,我们必须运用多维视野去系统考察全球文化生成图景.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冲突,现代性话语下后现代主义的“幽灵般在场”,使全球文化运行呈现断裂性场景转变.我们不得不重新缝补被撕毁的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多元文明下的文化霸权,重新“结构”起全球公民文化或大众文化.不管是续说后现代还是“重写现代性”,都必须把对文化安全的考察放置于“帝国”的宏大叙事中,着眼于帝国所操控的细小角落里,而不是淹没在虚无主义文化需求的泡沫之中.  相似文献   
6.
张笑扬 《前沿》2011,(19):65-69
当后现代性多元利益诉求遭遇传统约束性的致思模式,往往导致世界观的现实裂变和道德断层。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化生产力提升与价值观危机的悖论困境,我们必须在和谐视阈下加强政党软实力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分配方式、发展和谐文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构,建设有序、包容、共享的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具备了中华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着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杨小钵  张笑扬 《前沿》2011,(1):188-191
生态学家们往往通过反思意识形态化的科技和批判产生"虚假意识"的消费主义,并力图用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来破解生态危机的难题,但这种思路往往陷入浪漫主义的"生态的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则另辟曲径,通过对马克思的"超越"和"重新发现",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然的危机与矛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力图通过政治运动建构通往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必须与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危机的解决和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才是真正地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张笑扬 《前沿》2011,(3):122-125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思潮已蜕变为一种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运动。全球市场在自由化思潮的推动下生产着巨大而片面的财富的同时,创造着绝对而普遍的贫困。在历史终结的话语体系中,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契机。但是,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新自由主义历史的终结,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又一次秩序重建。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出场,为历史迷雾中的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发展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世界观这个最根本的理论视点展开对人类历史及发展模式深邃解读的全新发展观。它强调首先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通过控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在使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主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践行低碳理念,这不仅是对生存发展困境反思批判后的现实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三个维度推进社会全面性、协调性、有机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