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儒家道德以血缘亲情对抗利益冲击带来的社会动荡,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作出了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人们对自身利益追求的正当性,传统的、非功利主义的道德观陷入困境,很难承担起重建道德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包含着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关爱和各方面基本权利的承认与尊重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儒家文化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根源在于其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批判儒家文化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在全社会建立起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4.
张维祥  段勇 《岭南学刊》2007,1(6):102-105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人的自由本性就具体表现为人的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关系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作用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向着个人自由的程度不断扩大,并越来越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改变的。人的自由,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其全部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能够自主地进行活动即自由是人的本性,而劳动则是人的自主活动本性的基本实现方式,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就是建立在人的自主活动本性基础上的。必须从人的自主活动本性即自由出发,才能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作出完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