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休谟“ 归纳 问 题”的 实质 就 是否 定通 过归 纳 推理 可以 得 到普 遍性 、必 然 性的 知识 。康德 把“ 归纳 问题 ”作 为出 发 点 ,通 过 对“ 归 纳 问题 ”的 认 识 论 考察 ,发现 既 然 经 验 不 能 保 证 我 们 得 到 普 遍 必 然 性 ,那 么 只 好 到 理 性中去 寻 找;又通 过对“ 归 纳问 题”的 本体 论 考察 ,发 现作 为 归 纳推 论 的 本 体论 基 础 的 因果 关 系 乃 是人 的 理 性 输入给自 然 界的 。于 是 他以 特有 方 式解 决了“ 归 纳问 题”,从而 建立 起 了其 先验 认 识论 体系 。  相似文献   
2.
着重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工会维权的四个困境、维权应遵循的五个原则,提出了维权的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3.
彭列汉 《学理论》2010,(29):259-261
着重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工会维权的四个困境、维权应遵循的五个原则,提出了维权的四条对策。  相似文献   
4.
蓝拟现实:认识的第三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维度,探讨了虚拟现实的本质,认为虚拟现实是人脑对现实的认识或反映借电脑的延伸或外显,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背景下人的认识的第三种形式或形态———虚拟形态或虚拟认识,属于波普尔的“世界3”,即客观知识的世界;文章还着重探讨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虚拟认识三种认识形式的联系和区别,认为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虚拟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到虚拟的具体的过程,或从直接具体到间接抽象再到间接具体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第三阶段即虚拟认识阶段是对前两阶段特点的辩证“扬弃”,表明人对事物的把握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接近真实;文章也探讨了人在虚拟现实中活动的特征,不同意学术界把虚拟现实看作实践(或虚拟实践)的观点,而认为是一种借助电脑进行的思维操作性活动,即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活动,而且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活动所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交通与科技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与科技互为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及其内在需求推动着相关科技的进步与革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普及。在实践中,要始终贯彻交通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交通建设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我国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我国交通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