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去年,死硬“台独”分子吕秀莲鼓吹“台湾地位未定”、两岸是“远亲近邻”;今年3月18日,“台独资政”金美龄等人又利用岛内外“台独”分子举行所谓“世界台湾人大会”的机会,疯狂叫嚣“用公投方式,将中华民国国号改为台湾国”。这是赤裸裸的“台独”叫嚣。但历史史实、政治现实和国际法理论都证明,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容改变。  相似文献   
2.
3月31日至4月9日,长期流亡海外,鼓吹“西藏独立”的达赖再次跑到台湾。借所谓“慈悲与智慧之旅”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达赖此次访问台湾,是“藏独”和“台独”公开合流的重要标志,使僵持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围绕坚持还是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两岸关系呈现“政治持续僵持、经贸交流升温”的总体特征。展望2002年,两岸政治僵局依然难以突破,但入世的契机将促使两岸经贸关系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8月24至26日,备受岛内各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议”五个小组通过了322项共同意见。其中“两岸组”达成的36项共识最受关注,确认将“戒急用忍”政策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配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程,推动两岸“三通”。人们不禁要问,“台独理念”根深蒂固的陈水扁为什么要调整“戒急用忍”?难道他真的要放弃“戒急用忍”,开放两岸“三通”吗?  相似文献   
6.
4月2日.死硬“台独”分子吕秀莲在接受香港一家媒体采访时,撕下了在所谓的“总统”选举中精心设计的伪装,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顽固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立场,鼓吹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这集中暴露了吕秀莲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肆无忌惮地鼓吹“台湾独立”的“台独”面目。  相似文献   
7.
彭鸣 《台声》1995,(10)
《人民日报》、新华社评论员连续四次发表揭露、抨击李登辉“台独”言行的文章后,岛内外强烈遣责李登辉的“台独”行径,要求台当局坚持统一立场、发展两岸关系。但李不思悔改,利用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演讲和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五次临时会作“国情报告”及答复“国大代表”建言、在该党十四大二次会议致开幕词等机会,极力狡辩,混淆视听,顽固坚持“台独”主张。其做法与意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民意”包装其“台独”行径,企图掩盖“台独”本质,煽起民众对大陆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8.
“废省”是“台独”分子的一贯主张,但最近一个时期,台当局及国民党高层却别有用心地抛出“废省”论调,并明目张胆地与民进党相互勾结,精心合演“废省”丑剧,致使岛内“废省”浊浪甚嚣尘上。这是国、民两党图谋通过“废省”来谋取“中华民国在台湾”法制化,进而实现“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阴谋的重要表现与具体步骤。国民党煽风点火,民进党推波助澜去年10月8日,当台“内政部”高层官员表示要将台现行叠床架屋的4级行政层级精简为2级后,“废省”议题就在台当局的煽动下迅速发酵。李登辉对“内政部规划小组”的行…  相似文献   
9.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论”在岛内激起轩然大波。造成人心惶惶,股市急跌。  相似文献   
10.
彭鸣 《两岸关系》2001,(7):17-19
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以来,除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在大陆政策上推行“没有两国论的两国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大搞“文化台独”、推动“去中国化”外,还扛着“中华民国”招牌、加速“去中华民国化”进程,希冀培植以“台湾”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千方百计弱化“中华民国”地位,制造“台湾国”幻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