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强国表现为一国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强大的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强大的网络经济实力以及网络治理能力。当前,我国的网络强国建设,既拥有市场规模优势,又面临着人才和基础设施短板、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问题以及信息传输效率和网络安全的矛盾等挑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购物的发展、80后及90后作为消费主体的兴起等都会影响传统实体零售业的行业状态,并推动新一波新旧产业转换与融合。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适度提高总需求,不仅是满足零售行业内消费者消费模式变化的解决方案,也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CPI同比涨幅压力逐渐显现,至2010年12月,CPI同比涨幅4.6%,全年涨幅略高于3%。今年初以来,这种趋势得以延续。其中第1季度CPI同比涨幅5.1%,而4月涨幅仍维持在5%之上。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这5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当中,有3个百分点由总需  相似文献   
5.
2018年,美国国会接连通过涉台法案,特朗普政府则对华发动了全面贸易战,中美关系越过"临界点"的说法已经从不确定的判断转变为严峻的政治现实。这一发展并非是因偶然因素的叠加突破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周期",而是两国在国际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领域的消极互动不断累积的结果。表面上,经贸相互依赖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能稳定地改善因政治、安全摩擦而不时恶化的中美双边关系。由于中美在国际经济秩序上接近的停滞和距离的拉大,这一相互依赖正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而由互补转变为竞争,这一质变甚至还在不断加速。因此,关系正常化特别是198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在本质上可能并不存在周期性,两国在各秩序领域的消极互动大体上在不断累加,最终越过了"非敌非友"的临界点。由于经贸关系这一"压舱石"本身已经部分质变,要想重新恢复关系的总体平衡,不仅需要缓解中美两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上的分歧,或许还需要通过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措施来"反哺"不断激化的经贸矛盾。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经济局面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中国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方面,经济下行周期中,市场的供求失衡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需要进行干预,将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正向淘汰机制欠缺的背景下,保持一定增速也是对市场不完善的一种补偿。同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是稳就业、防范金融市场重大风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据中方统计,这笔涉及年  相似文献   
8.
徐奇渊 《南风窗》2010,(23):71-73
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尚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而中日在诸多国际经济领域还存在着共同的利益。政治利益难以具体化,但是经济利益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日双方应该在务实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两国经济关系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则双方都将是游戏中的赢家。  相似文献   
9.
徐奇渊 《当代世界》2010,(11):51-53
在2010年10月8日至10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日本也因为不堪忍受汇率升值逼近历史高位带来的压力,终于在10月15日出手干预外汇市场;韩国、巴西、英国、印度等经济体也已经或正在考虑干预本国的汇率走势。一场国际汇率政策的冲突气氛顿时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这四个月时间内,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外,通过多个渠道的政策推动,例如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和推广、发展境外个人人民币业务以及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