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1.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工作队对国内瑶语进行了调查,由于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调查的重点是放在广西。多年来,贵州本身对贵州的瑶语没有进行过调查,因此对瑶语的具体情况了解很少。近几年在民族识别中,省人民政府文件提出要对荔波的“长袍瑶”和望谟的“油迈”瑶进行识别,这也牵涉到对他们的语言必须进行了解。1983年贵州社会科学院、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民族学院等单位组织对贵州月亮山民族地区进行综合考察,这里又是瑶族较聚居的地区,在考察瑶族的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同样要考察瑶族的语言状况。从民族语言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更需要积累这方面的语言资料。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参加了月亮山地区的综合考察。实践证明,这次对贵州瑶族的语言作全面的调查是非常及时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到目前为止,国家正式公布的民族名单中,包括汉族在内,共有五十六个。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一律平等登上了国家的政治舞台,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并且正在为我国的四化建设共同奋斗,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然而各地还有一些自报各种族称的人们共同体,要求对他们的“民族”进行识别。仅就我们贵州一省而言,自报的各种族称就有二十多个,要求进行识别的人数约近百万,这是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的表现。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识别工作,认为它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是民族工作的基础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而且迫切的任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民族识别这一关系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的大事抓紧抓好,在近几年内尽快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