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尺度和证明标准,决定了可以接近和利用国家提供的诉讼制度者的多寡.原告资格可细分为以下4项要件:①存在合法权益;②合法权益属于原告;③侵害已发生或必然发生;④侵害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合法权益"而言,我国实定法和实务见解都把保护范围从法律上利益扩张到重大事实利益.通过规范分析可以看出,起诉人在受理阶段和实体审理阶段都应当证明原告适格,但在受理阶段只需要达到"可能性"标准,在实体审理阶段,则应达到优势证明标准.而行政行为的违法性则不需要证明.  相似文献   
2.
根据邓小平同志"先富"与"后富"和"个富"与"共富"的思想,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分配制度上的一次突破,确立科学的分配制度"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政务公开是建立廉洁、民主、高效的政府 ,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不少问题和阻力。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行政理念 ,同时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转道 ,科学界定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邓小平同志“先富”与“后富”和“个富”与“共富”的思想,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分配制度上的一次突破,确立科学的分配制度“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大后的五年中,理论界和政府对于如何调整、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部分,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