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维新运动时期 ,维新派创办了近百所新式学堂 ,以培养“兼通中西学说的维新变法人才。”在这些新式学堂中 ,最著名的是康有为的万木草堂 ,谭嗣同的时务学堂以及京师大学堂 ,这些学堂在办学目标、道德修身等方面具有开拓性 ,为近现代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挑战,公安机关必须正确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公安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要强化政治意识,在各项治安管理工作中讲究方法策略;要全面融入党政工作大局,提升公安服务保障功能;要科学把握以人为本原则,加快推动治安管理工作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要把解放思想观念融入治安管理工作,推进管理模式创新;要坚持现代管理理念,提升治安管理工作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戴胜利  周璐 《求索》2010,(6):18-20
本文在对区域利益冲突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从营造法制环境、做好城市圈发展的各项规划两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利益冲突的预防机制,然后从工作协调机制、行为约束机制、沟通合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利益冲突的事中管理机制,最后提出了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区域利益冲突的善后处理机制,并对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事项进行了阐述。本文选择区域利益冲突的演进过程作为研究视角,对有效处理城市圈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学段的上升而不断提高的。分析研究大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能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从而使学生沿着他律——他律和自律——自律的轨迹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5.
从正式制度要素与非正式制度要素的分析视角分析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这三个阶段,其变迁逻辑可以用"变迁动因—变迁形式—变迁目的"的分析框架进行解释。首先,环境管理体制的治理失灵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动因;其次,非正式制度要素对现行体制的渗入以及正式制度要素从现有体制中的生成构成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内容,体制环境、路径依赖和改革强度会对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产生影响;最后,提升环境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扭转环境治理失灵,实现体制均衡,最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是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对区域利益冲突和政府绩效考核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有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缺陷及其对区域利益冲突的不良影响,并从政府功能的重新定位、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政府绩效考核重点的确定、绩效考核的惩罚机制的健全等方面提出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构建思路,期望为有效缓解区域之间利益冲突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在推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时面临的障碍主要集中在政府推动机制不完善、市场驱动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备这三大方面。为此,建议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协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模式,以破解落实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理念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建并发展了大学教育。根据地大学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重视政治教育、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政治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基层信息不对称何以纾解?既往研究鲜有跳出科层制而基于中国实践场景将乡村社会要素纳入视野。基于广西B镇“美丽上墙”的案例考察,构建“结构-资源-行动”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情景下科层组织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纾解的原因。研究发现,科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的结构张力对信息沟通提出较高要求,科层行政的信息汲取效力却在乡村社会出现沟通边界。作为基层行动者,乡镇借助于执政党群众路线及科层运作模式,有效整合了正式与非正式资源,通过“循环往复”的汲取机制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反馈机制,进而提高科层组织吸纳民意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由此,在科层组织与乡村社会、乡镇组织与县级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纾解基层信息不对称的“党政吸纳”模式。在运作过程,“党政吸纳”呈现“官民有别”、“上下有序”的分类性沟通,既能充分吸纳民意信息,又兼顾了科层制内部的常规性沟通模式。本文基于中国场景下的案例分析,探究科层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纾解的新视角,尝试与科层制理论、跳板理论及扁平化组织理论进行对话,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信息沟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