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言交流使自我与他者时刻处于面对面的状态中。语言需求把他者强化为同一,促使语言发生变异,从而形成语言霸权和语言消亡。原初的语言应是伦理学语言,是"我"与他人的亲近,对他者的尊重,对诉求的回应、倾听及"和而不同"的对话。只有对他者负起伦理的责任,才能使他者走出语言困境,自我与他者才能自由地言说。  相似文献   
2.
旷剑敏 《求索》2007,(4):155-157
语言是人类存在和社会进化的媒介,具有互主体性即主体间性。本文从语言在主体间交往的历史分析入手,指出主体间性对语言发展的正负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语言的同化和异化现象不是语言文化平等交流的理想状态。要在全球化的当今获得主体性发言的地位,语言发展的价值理想应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涵化能促进自身完善的他者,充分发挥主体间性的正面影响,使语言具有更强的解析能力和形容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