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曹顺仙  刘妍妍 《前沿》2007,(9):191-194
人口素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控制人口与保护环境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人口素质低"正在误导公众,它误解了现代人口素质观,违背人口素质演进规律。人口素质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的人口素质不适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台阶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不适应并不意味着"人口素质低"。适应与不适应是由人口素质与生产方式、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关系决定的。人口素质需要与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
王蔼然  曹顺仙  杨桃红 《学理论》2014,(32):291-292
道德教育的实施,应贯穿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他各级教育,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过程规律,侧重于不同阶段的内容和重点。剖析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衔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德育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全面认识德育的功能,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明确大中小学德育的各自任务,培养德育衔接意识;系统规划德育目标,制定统一的德育标准。  相似文献   
3.
试论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祥  曹顺仙 《前沿》2006,(5):62-64
教师素质的建构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素质的客观要求,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完整素质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运行层面、发展层面上,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这也构成了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4.
论资本的协同共进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顺仙 《前沿》2007,23(1):48-52
资本主义的资本活动既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形成中占着中心地位。如果任凭资本按其固有的内在逻辑和活动规律发展,会不同程度地加剧我国社会转型中的诸多矛盾。因此,如何正确定位资本活动,如何将资本纳入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课题。本文认为资本活动是中国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协同共进这一跨越式战略目标的现实途径之一,但必须将它纳入社会主义“民有”、“民享”的价值体系,并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资本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化,让我们收获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三赢”。  相似文献   
5.
人口素质问题是当代中国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人口素质的客观评价不仅是我国正确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的出发点,更是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创新21世纪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是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的前提.本文认为我国的人口素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人口素质进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决定了人口素质问题的实质是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从欧美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尽管我国拥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却相当薄弱。因此,通过总结欧美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壮大是有重大的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义性决定了生态文明研究不可能仅靠现行的生态整体思维便能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包括:确立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动态演进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出并论证基于自然、人和社会三大领域发展需求的生态文明学科群,建构由一个主题、两个基本点、三大论域和四种关系领域等互相联系、协同创新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微观、中观、宏观和宇观的分层同构创建深化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思维转变和体系建构克服既有研究在视域、论域和方法上的偏狭,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三者同时并举、互为犄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