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三苗在已发现的大量殷及西周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中,皆未有。这很可以说明他们在上古时代,本来就不存在。三苗的出现,纯粹是人为的“创制”。 文献中的“苗”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周穆王说的几段话:“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皇帝袁矜庶戮之不  相似文献   
2.
楚人拜日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地说,处于原始社会野蛮中期的氏族或部落,都有一个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其名称,这便是该氏族或部落的图腾。人们对图腾的崇拜,成为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此后在阶级社会里,在相对地先进或落后的民族中,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图腾崇拜形迹。在我国古代,图腾崇拜的对象因族而异。殷周秦汉时期的情形,古文献的记载很混乱,  相似文献   
3.
朱俊明  赵旭  薛澜 《公共管理学报》2023,(2):128-139+174
危机事件引致政府及时回应,进而推动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但政府的危机回应能否以及如何在预期效果外产生有助于纾解危机背后政策元问题的其他政策效应,是政策设计与评估往往忽视的重要议题。围绕地方政府回应太湖蓝藻这一环境焦点事件的案例,结合对政府回应的定性梳理与准实验设计的量化评估,本文探索危机回应特征与企业创新这一非预期政策效应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在迅速回应焦点事件以外持续且多样的政策回应特征,诱发了企业总体创新与绿色创新持续增长的非预期效应,从而纾解了危机背后环境与经济间长期矛盾的元问题。研究提出了政策元问题与非预期政策效应间的关系,识别了危机回应非预期效应的存在及触发条件,丰富了对危机回应政策效应及其实现机制的理解,并给出重要启示:危机后形成持续的回应机制可促进解决元问题的长期政策效果实现;充分理解政府持续回应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是推动政策问题根本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贵州高原地介我国南方沿海与内陆深处,古在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带,有与日本、南太平洋诸岛和亚洲东南部滨海地区相同特质的文化。这种海洋文化的好些因素在贵州高原虽不鲜见,但不论个别或总体,均未引起以“类型”认识。本文就此作大范围的类同考察,并略释海洋文化分布到此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晋时期的荆州武陵郡,跨有今黔川桂鄂的部份地区。郡境广袤,民族成份复杂,统被称为“武陵蛮”。又因沅水发源和流经郡内,有雄、辰、酉、舞五条较大的支流,夹岸居住的各族亦有“五溪蛮”之称。他们与我国南方好些古今民族有着承接关系,其源流和内涵是一个尚待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演进的;先秦时期南、北居民或民族间在各方面的融合渗透,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份,很有加以探讨的必要。这个问题很大而又为时久远,兹就所见陈述,希予教正。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滥觞于中国古吴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古倭人的稻作文化,与中国古代存在于从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的越文化,有深刻的同源关系。而其中之古吴越区,则为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源头。 一、古倭人稻作之源在中国吴越 日本九州2300年前绳纹文化之末的夜臼·板付1式时期遗存中,有多处发现稻痕,被认为是日本稻作之肇始。在熊本县、长崎县的一些文化遗址及佐贺县宇木汲田、福冈县板付遗址里,有炭化稻米,一些陶器上也有稻壳压痕,甚至有稻田及水沟等灌溉设施遗迹。其后在约当公元前后3个世纪的弥生时期,种植稻谷极为普遍。它迅速成为最兴旺的经济活动,是关系人们生存繁衍的最重要的物质生产。中国古代史籍自《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起,多载日本列岛古倭人以种禾稻为业。 种植水稻,是古倭人最主要的文化特征。稻作在日本列岛的出现,实际比夜臼·板付1式时期稍早。而由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桐乡罗家角等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举世认识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