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王充在传统“德位是否相称”的问题意识下,提出自己的“逢遇”论,将君子、士人的政治际遇诉诸于偶然性,批评了时人“贤人可遇,不遇,亦其自咎也”的狭隘观点,并以此来为自己政治上的“不遇”提供解释。王充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一定的揭示,并反映了传统士人在政治命运上的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具有积极的思想史意义。但王充将君子、士人的政治际遇归结为偶然性,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际政治中的谋略、情势等因素。另外,王充也没有提出对于君主专制及用人体制的反思,反映了他自己对君主仍然抱有幻想和期待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王霸之辩是儒家公共性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先秦儒学中,王霸之辩主要围绕公共权力如何运行而展开,孟子、荀子等人讨论德力手段的有效性和长远性等问题。在宋明理学中,王霸之辩主要围绕掌握公共权力的统治者具有何种动机才更为正当的问题来开展,在这一论域中,王霸之辩又转化为公私之辩。传统王霸之辩在建构政治理想、促使政治家注重个人品德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现代政治哲学具有启示意义,但在解释公共权力的来源、约束和运行等方面,缺乏更为深入的解释能力和有效的现实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生死问题的关注是儒家伦理生活的主题之一。儒家以现世生活为中心,从生命的重要性、生活的意义、生命与道义的关系一直到生命的终结之处和死后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观点。首先是关于肉体生命的思考。肉体生命是人的存在基础,保全生命、爱惜生命也是任何健全、理性思想或宗教的基本前提。历史的来看,儒家重视现世的肉身存在,敬重生命,对肉体生命的存在抱有理性的珍惜。儒家对人的自然肉身存在具有敬畏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相似文献   
4.
朱承  李子白 《党史文苑》2008,(5):30-31,38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建设新中国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对建国初期刘少奇的现代化思想进行尝试性的探讨.第一部分谈刘少奇关于工业方面的现代化思想;第二部分谈刘少奇关于农业方面现代化思想;第三部分谈刘少奇关于政治方面现代化思想.刘少奇的现代化思想,是在客观分析国内外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不但在当时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活政治”指的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日常生活被提升到政治层面予以解读的一种政治范式.在中国思想传统中,“生活政治”的展现路径往往是“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前者将政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后者将日常生活转化为政治.历史地来看,积极的“生活政治”可以促使良善的政治意志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收拾人心”的途径;而消极的“生活政治”往往走向“泛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对马恩经济学说中几个难题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承  吴涌汶 《探索》2007,(1):79-84
就生产方式的含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决定的平均原理与边际原理、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所有制的基础说与总和说、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权利等问题,提出有别于此前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林乐昌教授撰著的《正蒙合校集释》,是一部汇合《正蒙》南宋、明、清等十一个不同版本加以校勘,搜辑南宋、明、清十九种《正蒙》旧注加以集释,并通过按语形式在校释和义理等方面加以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采用传统“集释”体式研究张载《正蒙》,把《正蒙》哲学思想研究置于排比和整理历代旧注资料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资料汇集与思想诠释的高度统一,可以视作运用陈寅恪所强调的在古代材料的基础上以“解释及排比之程序”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8.
经典阅读与大学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承 《湘潮》2007,(12)
高校人文学科的基石是各门学科经典著作,经典阅读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不能迷失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而让其喧宾夺主,也不能迷失在对时下各种娱乐文化的津津乐道中,而应该以指引学生阅读经典、讨论经典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经典、引导学生理解经典的形式来提升人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