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人怀疑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还有极少数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针对这种现象,文章从<共产党宣言>的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出发,如"经济生产基础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世界市场论"、"权力社会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旨在阐明<宣言>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邓小平理论对它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