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理论渊源、功能和作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契合研究以及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与完善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协商民主研究作一综述,旨在对今后的协商民主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千秋大计。这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也是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制度建设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确保了全面落实,凸显了系统性,强调了针对性,体现了承继性,不断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1927~1949年间,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共的政治认同有一个嬗变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共的政治排斥阶段、政治反思阶段、政治认同初步形成阶段以及政治认同最终确立阶段。民族资产阶级认同共产党而抛弃国民党,这与中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共坚持把民主政治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注重民族资产阶级的物质利益以及与他们构筑良好的私人感情,这些为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共形成政治认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当前研究来看,学术界对中刚特色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的形成、特点、功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对政党制度的贡献等方面.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是,进一步开展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协商民主与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研究,以及从政治文明的视角加强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6.
列宁视野中的民族精神最重要和首要的含义是指一个民族中广大的被压迫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身解放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是爱自己祖国、民族语言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是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精神基础,是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对列宁视野中的民族精神进行解读,有着鲜明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力、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中指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协商民主”概念的形成和理论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西方政治学。但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实践首先是在中国出现。建国初期的多党合作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在建国初期的多党合作中已经存在。本文分析了建国初期多党合作中协商民主形成的条件,从多方面总结了协商民主的实践,并进一步总结了建国初期协商民主的特点。吸收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协商民主经验,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正式形成。中国多党合作是以协商民主的发展为基础的。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发展了协商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是中共统一战线理论;建国初期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推进了多党合作的有效运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国政党制度自身充满着和谐,它与和谐社会都体现了“和而不同”,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特殊功能。它具有强大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因而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支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中国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