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广信 《理论导刊》2005,(11):26-27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者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直接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集中统制产权,未能确立自主的劳动力产权,导致劳动者主体效率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的要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途径确立和实现劳动力产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劳动者经济权益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市场型按劳分配的尺度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理论是与那种由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相联系并由这种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设想的特点是 :①公有制形式是全社会的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②每个生产者的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 ;③直接以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 ;④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但是 ,与马克思的设想所不同的是 ,现实的社会主义不是产生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是建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 ,生产资料所有制也不是单一的全社会共同占有 ,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还必须借助于市场经济的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