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题导引】心理学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养、教育各种人才,提高与改进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效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一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在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纠正其行为和心理偏差,使其不致重新犯罪,尽快融入社会。而对该原则的倡导和贯彻,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正【主题导引】2018年1月,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举报信打破了新年的宁静——旅美华裔女学者罗某公开实名举报其博士生副导师陈某,举报信内容指向12年前的一起性骚扰事件。与罗某一同公开曾遭受陈某性骚扰的,还有其他5名女学生。无独有偶,同年4月5日,北京大学校友李某在网上发文,要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与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均强调社会本位和国家本位。在情与法的关系上,两国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办事都有人际关系影响的因素。因此,考察意大利反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及定罪量刑标准,无疑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为适应高校环境发展需要,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剖析,从独立性的含义入手,深入探讨影响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强化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相似文献   
5.
从旧兼从轻原则不仅适用于定罪量刑,还适用于刑罚执行,因此,《解释》中无论是关于定罪量刑的规定抑或是关于刑罚执行的规定,都必须贯彻从旧兼从轻原则。然而,《解释》的8个条款中竟有4个条款突破或僭越了从旧兼从轻原则,而且,《解释》对刑法的"从轻"适用,并非整体适用某一相对较轻的法律,而是选择适用数法律中对于犯罪人有利的法条,实乃从旧兼从轻原则之"不能承受之重"。反思《解释》,司法机关应严格遵循《刑法》总则第12条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来决定适用新旧法,同时,在贯彻从旧兼从轻原则时,应整体适用"轻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基于理性选择而对社会的一种"自觉性反抗",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伴随性的"自然现象",是未成年人在不良生活环境和尚未发育成熟身心条件的双重影响下的被动选择,而并非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未成年人犯罪主观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明知"内容上具有年龄特点、目的动机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迥异于成年人。因此,应对未成年人主观构罪要素进行完善:淡化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对未成年人入罪的作用和影响,将人格因素引入未成年人定罪过程,并将未成年人复归社会的主观需要纳入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中的刑法应当为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对突破现有金融秩序的金融创新活动持宽容态度。在此背景下的刑法对金融创新自由的保护要重于对金融秩序的维护。金融刑法不应当过度扩张,应当为金融非刑事法律规范留有足够的适用空间,有利于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秩序的构建。对于利用金融创新实施犯罪的行为应当予以严厉打击,而对于民间金融借贷活动则应予以出罪。  相似文献   
8.
转化犯是指在实施某一故意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因又实施了一行为或者出现了某一较为严重的结果,而超出了原基本罪的构成要件范围,基于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刑法特别规定在这种情形下犯罪发生了转化,并以转化后的犯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某些刑法条款之所以既被认定为转化犯条款又被认定为法律拟制条款,主要是因为转化犯与法律拟制之间存在转化犯内涵的法律拟制性和转化犯外延的法律拟制性这两个方面的关联性。而这就决定了转化犯与法律拟制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外延的大小。详言之,转化犯条款中仅包含了对客观行为的法律拟制类型中将数罪拟制为一罪和将此罪拟制为彼罪的情形,以及对主观方面的法律拟制类型中部分法律拟制条款。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中存在不少法律拟制规定,其出现的根本缘由在于立法者通过影响刑法规范来贯彻某种能够满足社会特定需要的政策和意图。将特殊盗窃归为盗窃罪的牵强与异常,以及立法者基于某种社会特定需要将严厉惩治和打击盗窃行为的政策和意图注入刑法使得特殊盗窃犯罪化等,正是《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特殊盗窃行为的定性中存在法律拟制的根据所在。然而,法律拟制天生存在着不合理性与不公正性,如忽视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有悖于实质正义与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等,因此,必须在罪刑法定原则的界域内对修正案规定的特殊盗窃进行严格的解释或限定。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刑法>原第264条的规定做了修改,新增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三种行为方式,以严厉、全面地打击和惩治盗窃.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盗窃行为既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又对他人的生活和人身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对社会治安状况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立法者才意图通过立法严惩盗窃,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