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晓俐 《前沿》2007,(10):57-59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对增加,城市化率的提高及消费水平的变化,使我国无论对粮食的直接需求还是间接需求都在增长。为确保对粮食需求量绝对增加的需求,必须保护耕地,提高单产,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晓俐 《前沿》2007,(5):30-31
我国粮食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到大体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在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适当的进口粮食,利用国际资源必要的补充,不仅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而且可以调剂品种,化解贸易摩擦,实现区域平衡、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晓俐 《前沿》2001,(11):2-6
粮食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粮食供求平衡是相对的 ,是在矛盾运动中形成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 ,认识粮食供求矛盾、把握其发展规律 ,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 ,对稳定粮食供求平衡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 ,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 ,粮食供求形势演变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的前 3 0多年 ,我国长期处于粮食短缺状况 ,人均粮食产量在 2 0 0— 3 0 0公斤之间徘徊 ,在粮食供给严重不足的形势下 ,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按人定量 ,固定价格 ,产什么供什么 ,供什么吃什么 ,…  相似文献   
4.
李晓俐  崔萌萌 《前沿》2008,(12):65-6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纵观粮食流通改革开放进程,总结有益的经验,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粮食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必要性及对策李晓俐粮食市场供应的稳定,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我国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使粮食工作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同时也向人们提示一个新课题,既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规律调整粮食的销售价,又要防止一些大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