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一批主旋律电视剧、电影在大小荧屏热映,观众中不乏大批的年轻"粉丝",主旋律影视热成为青年流行文化中又一新兴风潮.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主旋律影视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另一方面在于青年对影视的审美偏向有了新发展.我们要把主旋律影视的传播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渗透,完善青年审美人格;预防过度商业化包装弱化主旋律影片的思想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十大流行文化现象排行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的流行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调查发现,QQ、校内网、网游热、美剧、恶搞、动漫、“韩流”、博客潮、拇指文化、“御宅”文化是目前大学校园十大流行文化现象。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是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生存状态的直接体现,应关注这些流行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3.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和完善的功能,依赖网络生存并且终日足不出户的“宅青”也“应运而生”,并以其不断扩大的人群引发了大众的关注。由于受到社会制度排斥、文化排斥以及人际排斥等因素影响,“宅青”无法与社会融合,并且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青春文学以其内容的新颖性、表征的时尚性吸引了众多“90后”青少年的关注,对正在成长中的“90后”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文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90后”青少年的生活,但是由于它缺乏深刻的内涵而无法承担起对“90后”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甚至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树立。应该采取措施规范青春文学市场,并加强对青春文学作家的引导,使之成为青少年有益的精神伴侣。  相似文献   
6.
透视女大学生“中性化”现象背后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性化”风潮已成为女大学生追逐的前卫风向标,大学生群体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女大学生“中性化”行为本身与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变迁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引起了家庭、学校时教育方式的反思;女大学生“中性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需要正确引导使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转型.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历史地产生与变化.总体而言,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和体制转轨同步,同青年主体意识的觉醒相生相伴,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和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进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青春文学以其内容的新颖性、表征的时尚性吸引了众多"90后"青少年的关注,对正在成长中的"90后"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文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90后"青少年的生活,但是由于它缺乏深刻的内涵而无法承担起对"90后"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甚至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树立。应该采取措施规范青春文学市场,并加强对青春文学作家的引导,使之成为青少年有益的精神伴侣。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是指青少年从一定的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和追求.它在青少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其变化、发展必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迅速,青少年的审美趣味随之也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分三个阶段对这一变化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审美趣味变迁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主力军,更是校园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接受者、传播者与创造者。流行文化由青年学生创造、传播,同时也被青年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青年学生的文化观产生较大影响。要想做好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引导工作,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教育引导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