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政府职能转变与行业协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业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了不同角色 ,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一大制约 ,只有转变政府职能 ,行业协会才有作用空间、发展动力及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理论剖析了生产服务业供给创新的内容体系,通过对生产服务业演进过程中不同供给创新模式描述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中的供给创新不足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路径,适时因业地采用产业分化或产业融合的方式,实现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专业化和融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对于正面临着严重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制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发展范式。通过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过程价值链分析,揭示出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两大产业的价值链重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方式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类型,以百丽为例,对其从传统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企业的产业融合化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破了两大产业的产业边界,使得原来基于产业分立下的商业模式难以适应这种产业发展态势,同时也带给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巨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相应的价值主张、业务系统以及盈利模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从而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依赖不同的产业融合平台,可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但是如何利用产业融合机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则还需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先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动漫业与移动通信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两个产业的融合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正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融合,推动两大产业的产品融合,继而带来两大产业间的真正融合。手机游戏业是动漫业和移动通信服务业融合的典型代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日本手机游戏业持续融合发展的动力源于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市场创新。  相似文献   
6.
对文化艺术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涵义和表现形式进行揭示的基础之上,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两者融合的过程和模式。两大产业融合无论是在创造更多的融合性高层次产品满足游客需求、还是在开辟新市场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有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正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已然成为一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版权管理战略,将其置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崛起至关重要。版权管理战略的设计,在宏观上应当发挥政府职能,制定并完善版权法律法规、优化版权行政管理体系;在微观上应当唤醒企业的版权管理意识,优化产权管理、经营管理等环节,并建立科学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缺少“领头羊”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 ,高校科技企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使其最有可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高校科技企业要真正承担这一重任 ,托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的希望 ,还须“内练真功 ,外争条件”。  相似文献   
9.
服务融合创新作为服务经济时代产业创新的主要范式,可通过产品层面的融合创新使三大产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融合创新产品满足人民高质量的需求,可通过企业和产业层面的融合创新培育新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服务融合创新培育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构建有利于服务融合创新的制度政策环境;建立服务融合创新平台;注重对跨界复合型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制造业的繁荣却并没有带来生产服务业的相应发展,而是呈现出与世界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不一致,被称之为"中国悖论"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跟我国服务业存在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两头在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及高端生产服务要素缺乏等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有关。因此,打破这一"悖论",推动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通过供给创新,从创新思维、创新政府管理、打破传统产业边界思想理论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的方式,实现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专业化和融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