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翔海 《前线》2013,(5):41-4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近代以来"复归"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复归"论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困厄时期坚卓地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而且亦从特定的角度突显了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质与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演进之现代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复归"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虽曾以偏颇的形式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天,我们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一元文化观与"中国文化中心论"所可能具有的负面作用则需高度警醒.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论断。这一论断丰富了人们对“综合国力”的认识。以往人们往往是把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看作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基本上是从一个纯物质范畴的角度来看待它...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的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的。作为中国文化奠基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通过倡导“仁”即人之道德理性,充实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命,从而创立了儒学。孔子之后,儒学不断发展。到战国时代,经孟子、荀子等人的推展,儒学成为显学之一。至西汉时期,经董仲舒的提倡,汉武帝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儒学由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魏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独异而优良的精神特质.为其内在生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和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运用社会学的控制理论、角色理论、社会化理论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进行了具体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50年前"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上关于唯物与唯心的争论为当今观念形态的"去蔽"工作提供了借鉴,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主义是我们在推进中国哲学学科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贯通自我学术生命与民族文化生命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和土壤,也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在近代从来面临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张力,走过了一个颇为坎坷的的发展历程。我们理应通过历史回视及对文化激进主义者、文化保守主义者观点的检讨,对中华文化的当代走势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