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50~60年代大陆与台湾经济变动中的民众伦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高辉(北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李长莉中国民族文化伦理与现代化(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是东亚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现在仍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大陆和台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三四十年代文化争论中,中国文化学者关于文化是否可分及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的讨论作了回顾,指出文化是可分的,并对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融合的,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是可以选择的,但是这种融合和选择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则取决于本民族文化的结构、层次和需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者如何认知、应对、引导、管理社会风气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成败得失。回顾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初期的一百余年间,社会风气的变化大致有自下而上和上下呼应两种路径。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得民心、振民气、聚民力,形成了上下呼应、拥护政府、全民争做"新中国建设者"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巩固新政权和开展国家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和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中,蕴藏着民族生存的密码,依生存环境及文化基因而形成特定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西方侵略引起民族生存危机时,民众生活与西方主导的世界殖民贸易大市场相连接,成为开启工商业化社会转型的突破口。民众生活方式变化孕育了近代工商市场观念,成为近代重商思想、平等观念启蒙的源泉,以及推动制度改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社会基础和民间动力。直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民众生活世界中蕴藏的规则与原理,仍然是开拓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5.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长莉博士目前,以传统文化及近代以来研究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为主要对象的“国学”研究悄然升温,形成了一股“国学热”。其表现为:一是研究这些学问的人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引发了许多青年学者的兴趣,著述的出版物增多,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