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宏  李风山 《求实》2023,(6):50-64+108-109
党建引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调适—吸收—重构”分析模型,对佛山市G村党建引领促进村庄治理蝶变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机制具有动态演进和相互关联的属性,其本质是对调适能力、吸收能力和重构能力的多层次渐进提升的过程。在提升环境“调适能力”上,G村党委基于洞察探寻机制,向内主动识别治理问题以洞察农民需求,向外积极探寻发展机会以打开变革窗口;在提升组织“吸收能力”上,G村党委借助结构赋能机制,不仅实现了对权威性和配置性资源的吸收,而且框定了正式制度;在提升场域“重构能力”上,G村党委利用过程整合机制,促进组织学习和情感联结,推动隐性知识的生产及转化,强化了村民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极具典型的数字治理技术,“健康码”何以实现持续创新?基于危机学习的知识管理视角,对“健康码”的演进史进行考察,尝试解释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危机学习是如何驱动数字治理技术持续创新的。研究发现:危机情境下数字治理技术的持续创新,本质上是创新主体持续开展危机学习进行持续知识累积的梯度渐进过程,体现出知识的流动、累积以及结构的变革。具体而言:(1)危机情境倒逼组织开展知识生产,强化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应急适应性,推动了“健康码”从无到有的突破式创新;(2)基于自主移植效应的知识扩散,呈现出存量的地方性知识与增量的外来性知识交互图景,促进了“健康码”从少到多的开放式创新;(3)共识重塑和规则再造作为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形塑了数字治理技术的新范式,为“健康码”从分到统的共生式创新提供了可能。将危机学习看作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变量,丰富了技术创新的解释图谱,拓展了危机学习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3.
时至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期灾害风险影响因素多发并耦合对灾害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我国灾害管理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具有重要现实与理论意义。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1724篇灾害管理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对灾害管理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构建灾害管理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灾害管理的研究热点分别为灾害、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和地域性研究。灾害管理研究重点分布在自然灾害、国际灾害和管理型研究三个方面。灾害管理演进路径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灾害管理未来研究的方向,即国际经验、城市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危机事件为中心展开的网络场域,呈现出公众的差异化认知,反映了公众责任归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然而,目前学界对公众责任归因的议题还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有必要对其进行类型学研究.从归因的概念本源出发,梳理客观信息资源与情绪扩散对归因方向和强度的影响,以信息资源占有量和情绪扩散程度为划分维度,事故灾难中的多重归因可被划分为:信息资源占有量多、情绪扩散程度高的显性表达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少、情绪扩散程度高的惯性偏差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少、情绪扩散程度低的慎重延迟型归因;信息资源占有量多、情绪扩散程度低的隐性间接型归因.同时,结合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整理公众评论及其话语指向,强调四种归因类型的外在表征,以弥补当前公众责任归因研究的不足,进而为政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吃一堑长一智”深刻诠释出危机学习与风险防范的关联意涵,但在实证层面上,事后危机学习是如何促进事前风险防范的,目前还缺乏充分的讨论。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186份事故调查报告进行编码,构建出“增强范式意识(知防)—提升防范能力(能防)—完善防范体系(懂防)”的分析模型,并将危机学习促进风险防范的过程机制,进一步归纳为“三种机制、两种模式”。一是在危机学习的作用下,组织及其管理者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为促进风险防范打开了“机会窗口”。二是通过资源支持、技术嵌入和行为调整,实现了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维持调适了组织的规则框架。三是在理念牵引和制度优化的作用下,组织深层次的价值观和制度规范加以调整,风险防范体系得到完善,实现了组织管理的变革创新。上述三种机制经过联结组合,形成“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的模式。其中,“单环学习”强调工具导向与环境的适应性,“双环学习”属于更高阶形态的探索性变革行为。从中观机制和微观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为理解危机学习促进风险防范的过程,提供了直观的分析框架和扎实的经验材料,丰富了危机学习的知识图谱。  相似文献   
6.
理解公共政策变迁是政策过程研究的核心议题。已有研究提出了多源流理论、间断均衡理论和倡导联盟框架等经典解释,但相对忽略了知识管理视角下危机学习对公共政策变迁的作用机制。基于全面"禁野"政策变迁的案例,研究提出公共政策变迁的危机学习新解释:(1)焦点事件触发下的"激活机制"为危机学习打开了"机会窗口",促进了危机情境下的知识生产,构成了政策变迁的起始条件;(2)话语争夺场域中的"演化机制"呈现出差异性的话语叙事和社会建构,本质是一种知识竞争,能够实现对政策问题的再定义;(3)领导注意力作用下的"反馈机制"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推动经验层面的认知判断向制度化的政策规范转变。"知识生产—知识竞争—知识转化"的危机学习过程框架有助于揭示危机学习推动政策变迁的黑箱机制,不仅丰富了公共政策变迁的解释图谱,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危机学习的研究边界。  相似文献   
7.
文宏  李风山 《探索与争鸣》2023,(4):85-93+178
政务服务实践的嬗变历程,折射出国家与社会交互界面的持续生产图景。从碎片化界面到集中式界面,再升级为智慧态界面,体现出政府服务界面的演进趋势,即界面形态上从碎片主义到整合集成、界面载体上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界面层次上从单向供给到双向互动、界面规则上从条块分割到协同合作。政务服务界面的持续生产,是内外部环境的倒逼逻辑、战略与结构的调适逻辑、软硬层面上技术的支撑逻辑叠加作用的复合结果。国家与社会交互界面的持续生产,为政务服务形态的演变提供了无限可能。但界面本质上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应依循人本理念,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中的政府辟谣频频陷入“失灵”困境,要求从学理层面回应政府辟谣何以有效的问题,以提升政府辟谣的效果。通过构建“谣言属性—辟谣策略”分析框架,基于国内42个政府辟谣的案例数据,运用多案例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突发事件中政府有效辟谣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回应方式和事件类型是政府有效辟谣的核心变量,但任何单一条件变量都无法直接促成政府有效辟谣,这表明政府有效辟谣是复合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充分条件组态分析表明,政府有效辟谣具有9条发生路径,综合呈现出回应方式决定型、外部责任归因型和边缘结构驱动型等三种模式。研究揭示了突发事件中政府有效辟谣的内在机理,为提升政府辟谣效果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9.
“危机学习的可持续性”具有时间、内容和绩效三重可持续性的理论意蕴,本质是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循环演进过程,折射出时间视域下危机学习结果的“接力棒的传递”图景。结合我国政府疫情防控方案迭代的案例研究发现,“危机学习的可持续性”是多重机制耦合作用下的结果:一是持续需求机制,复杂、动态的危机情境为政府持续开展危机学习、促进知识生产提供了动力;二是持续强化机制,高层领导“持续在场”背景下的科层压力,使得持续开展危机学习成为政治性任务;三是持续反馈机制,通过识别经验性和试验性的结果反馈,政府能够选择性保留知识,促进循证决策的进阶;四是持续载体机制,赋予学习机构“合法性”和“稳定性”,解决“谁来持续学习”的问题。前两种机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回应了政府持续开展危机学习的“必要性”,后两种机制则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阐释了政府持续开展危机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