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鸿然 《今日民族》2005,(11):13-14
瑙尼是出生于云南并一直在云南工作的壮族诗人。瑙尼是笔名,壮语音译,即金星。诗人的本名是黄士鼎,1932年9月生于云南省富宁县一个壮族聚居的山寨,从小爱听壮族老歌手拉马骨胡吟唱壮族创世史诗,培养了对诗的兴趣。瑙尼在散文诗《关于我……》中描述过自己的家世和个性:祖父——有一柄画“符”用的双锋宝剑和一仓库道教的木板经书,因而在天高皇帝远的清朝版图上最偏僻的南方山乡,不觉中为后代升起一面“书香人家”的幡旗。父亲——不要宝剑和经书,也不要收租和典当。辛亥之风吹动了他年轻的心,竟干起推倒菩萨办学堂的事,给这个愚昧的死角燃起…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是多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近年来讨论尤为热烈。有人强调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提出“意识形态本性”论;有人强调文艺的审美性,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论;有人从艺术生产实践看问题,提出“艺术生产”论;也有人从人掌握世界的方式看问题,提出“艺术掌握”论,等等。这些论断各有侧重,多有新意,给人启迪。而今年年初郝孚逸先生提出的“文艺——人民双向同构”论,则从另一个重要侧面,即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作了概括,提纲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