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生态世界观是人们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而确立的一种新世界观。生态世界观以对机械论世界观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其逻辑起点,以人与自然之间有机联系的正常维系作为其主要内容,以能否促进自然整体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作为人类的价值所在。生态世界观更加看重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更加重视社会性生态道德的构建以及主体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合统一性思想。其体现在自然的“自在”性和“人化”性的统一,人与人的伦理和人与自然的伦理的统一,人的本质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的统一。合统一性思想无疑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包含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需要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并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实践,实践观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人类共同体为了满足该共同体整体与共同体成员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在该共同体范围内得到认可、践行、传承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中华文化的基本认知方式是拟人思维,即将万事万物都理解为具有人的属性的对象,用对人的理解类比对万事万物的理解。认知的基本信念是万物类象。凝练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需要集中民智民意的文化大事。本文提出一个核心价值观表达体系:“平和、平衡、平等;民富、民智、民主;自强、自由、自律;求真、求善、求美。”  相似文献   
6.
罗文东  李龙强 《党建》2010,(5):16-1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劳动大众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这其中,尤以希腊的大罢工最为声势诰大:2010年2月10日,希腊总工会举行大罢工,抗议政府增加燃油税、削减财政赤字、拒绝给公务员加薪。2月24日,希腊公务员工会和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举行24小时大规模罢工,罢工人数达到200万(希腊全国人口1100多万,工人约有500多万)。  相似文献   
7.
8.
生态问题是一个对人类生存、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问题,既包含了自然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内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进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首要前提,而且需要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体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如何克服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消费主义具有诱惑性、象征性、浪费性和全球性等特点,不利于人类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生态消费是反对消费主义的有力武器,也是人类追求自身本质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人们伦理水平的提高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生态消费的养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对消费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制,以生态化的消费理念促进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