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防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当前,职务犯罪的预防在各地发展较快,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东亚储备库的实质是CMI的多边化。CMI多边化之后,部分成员可获得的贷款额度小于CMI时期。东亚储备库的收益在成员间的配置是不对称的,储备水平较高的经济体并不能从区域储备库中获益。从区域合作主导权的配置看,中、日两国没有获得有效激励。由于东亚各成员间的金融联系弱于各成员与区外的金融联系,东亚储备库缺乏对某一成员的危机做出快速反应的动力机制。东亚区域经济监督机制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使之成为一个有效且可信的系统。东亚储备库要成为一个更为稳定、有效且运行顺畅的区域合作机制,还需各成员进一步的共同努力。本文就东亚储备库运行过程中的成员收益配置、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等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东亚储备库发展的政策建议以及中国参与该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侗族与铜鼓     
铜鼓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打击乐器,多在节日或某些隆重的场合使用。铜鼓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旁有耳,花纹奇异。铜鼓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自从汉代伏波马援将军征战骆越获得骆越铜鼓以后,西南地区屡有铜鼓出土,文献对铜鼓的记载也不绝于史。直到现在,西南的许多民族在节日集会时还使用铜鼓,珍贵铜鼓。  相似文献   
4.
5.
扬帆"绿洋"的闯海人杨权1995年5月,内蒙古大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智镇先生应国际食品展销会及超级市场博览会邀请,赴美国芝加哥参加这一盛会。在琳琅满目的世界精品中,大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洋"系列高级饮品却引起了各国商家的普遍关注,美国客商一次订...  相似文献   
6.
1958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了侗文方案(草案),确定侗文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的语音为标准音。榕江县境内各地侗话不完全一致,有的属于第一土语区,有的属于第二土语区,而侗文方案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属于第一土语区的城厢附近的章鲁语音。当前侗文正在试验推行,深受侗族人民欢迎,学会侗文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有助于正音,促进侗文规范,本文主要阐明章鲁侗话的音位系统,并扼要介绍榕江县其他地区的侗语语音。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侗寨响起了朗朗读书声,被迫阁置了二十多年的侗文又获得了新生。侗族人民兴高采烈,积极要求学习。一个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浪潮正在侗族地区掀起,方兴未艾。 侗文是在党的关怀下创制和新生的,从创制到新生,其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本身就说明一个真理: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是正确的;创制侗文是符合侗族人民利益的;推行侗文是深受侗族人民欢迎的。一年多来的侗文推行工作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真理。从推行侗文的实践经验来看,当前阶段,侗文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人类活动中最能体现人的特点的,它所蕴蓄的文化因素和民族特征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注目,时至今日,语言研究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语言研究存在着不平衡的倾斜现象。对于那些具有强大社会影响的语种,例如汉语、英语、俄语等,人们较为关切,其研究已经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对使用人口较少、影响不甚广泛的语种却无暇顾及。比如在我国,专门从事汉语研究的学者就有2,600余人(1989年数字);而语种近百的少数民族语言,其研究队伍不过几百人,悬殊之大,可见一斑。其实,不少最有价值的材料往往是从那些人们知之甚少的语言里找到的,一些有卓识远见的语言学家早就开始了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侗语的词从意义和结构来分析,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多音节的。合成词是用词素按照一定的结合关系组成的。组成合成词的词素除虚词素外,一般都有实在意义,大部分都能单独成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