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广东地区10所高校192位教师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压力来自于人际寡助、制度阻力、教研任务、外部期望、课堂组织和职业发展六个方面.针对教师压力现状,从教师团队建设、制度参与和职业生涯规划三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获得感"成为广泛传颂的民意热词,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因而"获得感"度量标准成为各界研究的焦点。根据表述者立场,先把"获得感"的分为上行表述方式和下行表述方式,在下行表述方式的基础上寻求上行表述的规律。下行表述的来源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系列讲话语境分析"获得感"的运用条件,提出使用"获得感"语境的三要素:主体指向性属性、客体具体性和方法可行率,然后,借用简单的公式阐述"获得感"上行表述的基本语素,以及比较度量的基本条件,获得感和实现概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口城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子女教育进城为先导的家庭城乡游移现象普遍,乡村青少年在城市接受教育年龄愈加提早,其城镇化理想的时代特征亟待研究。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促进城乡人口循环流动的主桥梁。在县域进行定向抽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618份有效问卷进行交叉列表、BP神经网络分析,乡村青少年城镇化相关结论有三:(1)主流倾向是大中城市,其次是县城,乡镇少人问津,且选择意向为农村、乡镇、县城和大中城市的比例呈蘑菇状分布;(2)学校教育是实现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其中选择普高教育者大中城市生活倾向尤其明显,选择职业教育者县城生活意愿突出,但仍有一些人选择外出务工实现城镇化;(3)家庭中父亲的工作和学历,通过父母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影响着子女的教育选择,进而对子女城镇化空间选择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结构和地理空间角度探讨城镇化中“市”的认识误区,从乡村教育分流和规划布局的角度反思“县”教育行政的理解偏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