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杨经建 《求索》2015,(1):143-147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梦幻的象征",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其三,作为"悲剧的象征",《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象征性时空秩序体,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本文从以“革命”话语为主导的叙事基本原则、二元对立式的叙述模式和以“红色”为基调的浪漫主义精神这三个方面对“红色经典”进行阐释。本文的目的是在对“红色经典”进行客观而真确的学理评判中,确认其价值性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审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名号并不等于现象的本质,对于一种文学创作现象的称谓,内在的倾向要比外部格局、表层形态更具有实际意义。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用“当代文人写意小说”来为一种创作现象正名。之所以说“正名”,是因为对同一创作现象(其中涉及的作家和作品主要有汪曾祺、何立伟的大部分作品、林斤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