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胜 《共产党人》2007,(17):22-22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这是方永刚践  相似文献   
2.
杨胜 《法制与社会》2013,(36):259-260
基层人民法院的送达实践中,不同的送达方式均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司法资源配给有限、人员流动性过大、户籍管理制度混乱等诸方面原因。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实践情况,就送达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八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五大报告指出 :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它与资本主义多党制相比有着根本区别和显著优势。一是制度基础不同。我国多党合作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而资本主义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政治基础是资产阶级专政。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仅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基础不同 ,而且也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内容、形式、机制和功…  相似文献   
4.
胡丹  杨胜 《理论导报》2008,(1):51-52
本文论述了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取向,必须要有公务员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带动,才能促使社会道德认知与社会道德行为的统一.并从生活作风建设、廉洁行政建设,彰显和传播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阐述了党政机关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1999年,中国已经进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12.37%,2026年达到20.27%。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孝”是基本社会伦理之一;在西方,老年的收入和生活一般依靠退休金、政府和社会福利机构,子女负的责任很少。费孝通先生把它称之为“空巢”模式,把中国的养老模式称之为“反哺”模式。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发达国家开始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较早,目前,它们的老龄化程度都较高。1999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人口类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过去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杨胜 《法制与社会》2011,(3):162-164
规范和完善立法听证制度,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入手:改变立法听证工作的启动模式,将启动立法听证程序的选择权赋予利害关系人,增强听证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权利保护的思路出发,原则性地规定听证客体,规范听证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范围;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听证会前的听证准备工作,增强听证工作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从保障听证参与人相关权利的角度出发,完善听证程序的相关具体措施,统一并规范听证程序;从发挥听证会功能的角度,规范听证报告的制作并明确其使用要求,以增强听证效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改革中,由于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变化,产生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工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进一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以适应新时期地方高等院校自身改革的需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立法听证工作推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与我国立法工作所依托的法制系统的整体环境是密切关联的,具体包括了认识方面、法律规定方面、现有立法体制、社会因素及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规范体系、运作机制对我国现行的仲裁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法律运作机制将会直接冲击我国现行的仲裁体制。  相似文献   
10.
杨胜 《法制与社会》2013,(35):197-198,206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也对送达制度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基层人民法院的送达实践中,主体的送达方式为电话送达、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具体针对法律规定的六种送达情况进行调研,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